南方淡水养殖技术(淡水罗氏沼虾养殖技术)
2024-11-10 09:53 - 立有生活网
本文目录一览:
- 1、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
- 2、土塘淡水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 3、常规淡水养殖鱼类:水花下塘及标粗技术有哪些,你知道吗?
- 4、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 5、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是什么?
- 6、淡水鱼的正确养殖方法是什么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
淡水鱼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也有人会选择养殖淡水鱼。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南方淡水养殖技术(淡水罗氏沼虾养殖技术)
南方淡水养殖技术(淡水罗氏沼虾养殖技术)
南方淡水养殖技术(淡水罗氏沼虾养殖技术)
淡水鱼的养殖 方法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养殖淡水鱼的注意事项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亡只要2~3天时间,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亡仅2~3天,亡率高,鱼种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 措施 :一、池塘要清塘,发病季节要挂篓或投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淡水鱼的分类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淡水鱼的繁殖能力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猜你喜欢:
1.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2. 淡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
3. 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4. 鲤鱼应该怎么养
5. 淡水养鱼知识
如果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必须达到一定深度。 通常,养殖池的深度约为1.5至2米。 一定要保证虾池有很好的排水功能。 促进未来的水变化。 养殖池内的水必须保持清洁,并含有足够的养分。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达到2-3亩,水深达到1.8-2米,底质为泥砂底,放苗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2、放养虾苗:放养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放养前将虾苗装入袋内,然后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其适应水温和环境。
3、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饲养期间做好调水、增氧、防治病害等工作。
一、池塘条件
1、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左右,底质以泥砂底为宜。
2、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过滤,增设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安装1台功率达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于规定时间内供氧,确保溶氧含量充足。
3、放养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灭菌处理,在正式放养虾苗的前25天,对池塘留水50厘米,并亩用生石灰110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4、经过消毒后,提前1周向池塘中撒施一定比例的漂,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比如鸡粪,这样可达到肥水效果。
二、放养虾苗
1、选择虾苗
(1)将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作为养殖对象(尽量选择市场上销量较多的虾苗),或根据池塘的养殖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2)购买前几天可前往育苗场观察其淡化情况,以购买放心苗种。
(3)选购前还可以对虾苗进行无毒检测,确保虾苗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防止它们交叉感染。
2、放苗入池
(1)对于完全淡化、体长为2.1厘米左右的虾苗,每平方米面积可放养40尾,虾苗放养1个月后投放30-40尾鲢鳙鱼(规格为0.25公斤/尾)。
(2)也可以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可在池塘中放置固定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放养固定数量的虾苗,这样既能有效控制放养数量,又能防止虾苗乱游动。
(3)为了降低虾苗的应激反应,防止对虾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量亡的现象,放养前要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然后再拆袋分批投放入池。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
(1)饲料投喂要掌握“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少量多投,具体调整”的原则。在塘中设置3-4个食台,放苗后半个月每天投喂4次,每万尾虾苗的日投饵量为鸡蛋5个、花生麸0.2公斤、小鱼0.75公斤、小虾料0.3公斤。
(2)再经过半个月以后,每天投喂3次,主要投喂配合饲料,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0-40%,同时要适当补充天然饵料。
(3)当对虾的规格为1-3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规格为3-10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到了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
(4)投喂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投喂量过少,则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投喂时间要与对虾的进食习惯相对应,这样可减轻饵料对池塘水质造成的影响。
2、调节水质
(1)经过淡化的虾苗仍然具有海水习性,所以要在放苗前向池中加50ppm生盐,以后酌量投放生盐。
(2)虾苗放养后的1周内要保持50厘米水位,以后每天增加5厘米,直至水深达160厘米左右。每隔4-5天更换20%的池水,每隔10-15天施1次生石灰(12-15ppm)。
(3)为了给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在虾苗投放半个月后移栽一些水葫芦,面积为20%,并用毛竹固定,防止到处蔓延。
(4)适时打开增氧泵,平时在晚上10点定时开机,翌日早上8点关机,遇特殊情况(闷热、暴雨前)要及时开机。
(5)通过采取固定频次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投饵量投等方式也能有效调节池塘水质。
(6)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
3、调节溶氧量
(1)水中缺少溶氧时,可用氧气泵向水中注氧,然后再使用溶氧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是否达标,待溶氧含量达到标准后即可停止供氧。
(2)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养殖期间可灵活调整溶氧量。
4、防治病害
(1)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内就会出现较多的淤泥,细菌也会大量繁殖,此时要及时清理淤泥,并做好灭菌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爆发疾病。
(2)用网格饲养可有效隔离,防止对虾相互传染,减少疾病扩散。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感染病害的种类,然后再对症下,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3)南美白对虾容易发生红腿病和烂眼病,红腿病发生后,附肢变成红色,此时要向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然后再投喂;发生烂眼病时,病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水草中,眼球持续肿胀,后期会腐烂,此时需向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连续投喂3-4天即可见效。
四、适时捕捞
1、食物充足且温度适宜时,对虾经过60-90天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集中捕捞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份底至10月份初,当放养时间为3月份时,到了6月份即可开始轮捕,捕捞原则为捕大留小,这样可提高回捕率。
3、当水温降到14℃以下时,对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此时可放干池水,再将剩余的成虾捕尽。
主要是指淡水鱼养殖中的过程管理!我们公司总结为“六好”养殖模式,选好苗、放好鱼、喂好料、管好水、防好病、卖好鱼。
1.除杂下塘 青苔、水草不仅消耗池塘肥料,而且易缠鱼苗,池塘准备前期需清理干净;“水花”下塘前还需要用水花鱼苗拉网拉空网1~2次,看是否有野杂鱼、蝌蚪等敌害混入,若有,可采取拉空网和全池泼洒、硫酸铜等物杀灭。
2.肥水下塘 投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体浮游生物量,提前三天培育好池塘优良水质,为“水花下塘”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同时浮游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盐等。
淡水龙虾是一种经济型淡水虾种,它具有6大特点:一是体大肥美;二是生长快、产量高;三是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四是适应性强,能在恶劣天气、环境中生存;五是食性杂,既能吃动物性饲料,也能吃人工配合饲料和腐殖质;六是经济效益高。
土塘淡水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淡水鱼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也有人会选择养殖淡水鱼。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淡水鱼的养殖 方法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养殖淡水鱼的注意事项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亡只要2~3天时间,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亡仅2~3天,亡率高,鱼种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 措施 :一、池塘要清塘,发病季节要挂篓或投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淡水鱼的分类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淡水鱼的繁殖能力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猜你喜欢:
1.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2. 淡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
3. 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4. 鲤鱼应该怎么养
5. 淡水养鱼知识
如果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必须达到一定深度。 通常,养殖池的深度约为1.5至2米。 一定要保证虾池有很好的排水功能。 促进未来的水变化。 养殖池内的水必须保持清洁,并含有足够的养分。
常规淡水养殖鱼类:水花下塘及标粗技术有哪些,你知道吗?
淡水鱼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也有人会选择养殖淡水鱼。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淡水鱼的养殖 方法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养殖淡水鱼的注意事项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亡只要2~3天时间,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亡仅2~3天,亡率高,鱼种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 措施 :一、池塘要清塘,发病季节要挂篓或投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淡水鱼的分类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淡水鱼的繁殖能力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猜你喜欢:
1.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2. 淡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
3. 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4. 鲤鱼应该怎么养
5. 淡水养鱼知识
如果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必须达到一定深度。 通常,养殖池的深度约为1.5至2米。 一定要保证虾池有很好的排水功能。 促进未来的水变化。 养殖池内的水必须保持清洁,并含有足够的养分。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达到2-3亩,水深达到1.8-2米,底质为泥砂底,放苗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2、放养虾苗:放养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放养前将虾苗装入袋内,然后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其适应水温和环境。
3、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饲养期间做好调水、增氧、防治病害等工作。
一、池塘条件
1、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左右,底质以泥砂底为宜。
2、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过滤,增设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安装1台功率达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于规定时间内供氧,确保溶氧含量充足。
3、放养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灭菌处理,在正式放养虾苗的前25天,对池塘留水50厘米,并亩用生石灰110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4、经过消毒后,提前1周向池塘中撒施一定比例的漂,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比如鸡粪,这样可达到肥水效果。
二、放养虾苗
1、选择虾苗
(1)将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作为养殖对象(尽量选择市场上销量较多的虾苗),或根据池塘的养殖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2)购买前几天可前往育苗场观察其淡化情况,以购买放心苗种。
(3)选购前还可以对虾苗进行无毒检测,确保虾苗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防止它们交叉感染。
2、放苗入池
(1)对于完全淡化、体长为2.1厘米左右的虾苗,每平方米面积可放养40尾,虾苗放养1个月后投放30-40尾鲢鳙鱼(规格为0.25公斤/尾)。
(2)也可以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可在池塘中放置固定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放养固定数量的虾苗,这样既能有效控制放养数量,又能防止虾苗乱游动。
(3)为了降低虾苗的应激反应,防止对虾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量亡的现象,放养前要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然后再拆袋分批投放入池。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
(1)饲料投喂要掌握“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少量多投,具体调整”的原则。在塘中设置3-4个食台,放苗后半个月每天投喂4次,每万尾虾苗的日投饵量为鸡蛋5个、花生麸0.2公斤、小鱼0.75公斤、小虾料0.3公斤。
(2)再经过半个月以后,每天投喂3次,主要投喂配合饲料,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0-40%,同时要适当补充天然饵料。
(3)当对虾的规格为1-3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规格为3-10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到了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
(4)投喂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投喂量过少,则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投喂时间要与对虾的进食习惯相对应,这样可减轻饵料对池塘水质造成的影响。
2、调节水质
(1)经过淡化的虾苗仍然具有海水习性,所以要在放苗前向池中加50ppm生盐,以后酌量投放生盐。
(2)虾苗放养后的1周内要保持50厘米水位,以后每天增加5厘米,直至水深达160厘米左右。每隔4-5天更换20%的池水,每隔10-15天施1次生石灰(12-15ppm)。
(3)为了给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在虾苗投放半个月后移栽一些水葫芦,面积为20%,并用毛竹固定,防止到处蔓延。
(4)适时打开增氧泵,平时在晚上10点定时开机,翌日早上8点关机,遇特殊情况(闷热、暴雨前)要及时开机。
(5)通过采取固定频次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投饵量投等方式也能有效调节池塘水质。
(6)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
3、调节溶氧量
(1)水中缺少溶氧时,可用氧气泵向水中注氧,然后再使用溶氧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是否达标,待溶氧含量达到标准后即可停止供氧。
(2)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养殖期间可灵活调整溶氧量。
4、防治病害
(1)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内就会出现较多的淤泥,细菌也会大量繁殖,此时要及时清理淤泥,并做好灭菌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爆发疾病。
(2)用网格饲养可有效隔离,防止对虾相互传染,减少疾病扩散。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感染病害的种类,然后再对症下,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3)南美白对虾容易发生红腿病和烂眼病,红腿病发生后,附肢变成红色,此时要向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然后再投喂;发生烂眼病时,病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水草中,眼球持续肿胀,后期会腐烂,此时需向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连续投喂3-4天即可见效。
四、适时捕捞
1、食物充足且温度适宜时,对虾经过60-90天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集中捕捞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份底至10月份初,当放养时间为3月份时,到了6月份即可开始轮捕,捕捞原则为捕大留小,这样可提高回捕率。
3、当水温降到14℃以下时,对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此时可放干池水,再将剩余的成虾捕尽。
主要是指淡水鱼养殖中的过程管理!我们公司总结为“六好”养殖模式,选好苗、放好鱼、喂好料、管好水、防好病、卖好鱼。
1.除杂下塘 青苔、水草不仅消耗池塘肥料,而且易缠鱼苗,池塘准备前期需清理干净;“水花”下塘前还需要用水花鱼苗拉网拉空网1~2次,看是否有野杂鱼、蝌蚪等敌害混入,若有,可采取拉空网和全池泼洒、硫酸铜等物杀灭。
2.肥水下塘 投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体浮游生物量,提前三天培育好池塘优良水质,为“水花下塘”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同时浮游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盐等。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淡水鱼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也有人会选择养殖淡水鱼。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淡水鱼的养殖 方法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养殖淡水鱼的注意事项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亡只要2~3天时间,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亡仅2~3天,亡率高,鱼种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 措施 :一、池塘要清塘,发病季节要挂篓或投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淡水鱼的分类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淡水鱼的繁殖能力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猜你喜欢:
1.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2. 淡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
3. 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4. 鲤鱼应该怎么养
5. 淡水养鱼知识
如果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必须达到一定深度。 通常,养殖池的深度约为1.5至2米。 一定要保证虾池有很好的排水功能。 促进未来的水变化。 养殖池内的水必须保持清洁,并含有足够的养分。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达到2-3亩,水深达到1.8-2米,底质为泥砂底,放苗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2、放养虾苗:放养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放养前将虾苗装入袋内,然后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其适应水温和环境。
3、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饲养期间做好调水、增氧、防治病害等工作。
一、池塘条件
1、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左右,底质以泥砂底为宜。
2、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过滤,增设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安装1台功率达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于规定时间内供氧,确保溶氧含量充足。
3、放养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灭菌处理,在正式放养虾苗的前25天,对池塘留水50厘米,并亩用生石灰110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4、经过消毒后,提前1周向池塘中撒施一定比例的漂,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比如鸡粪,这样可达到肥水效果。
二、放养虾苗
1、选择虾苗
(1)将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作为养殖对象(尽量选择市场上销量较多的虾苗),或根据池塘的养殖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2)购买前几天可前往育苗场观察其淡化情况,以购买放心苗种。
(3)选购前还可以对虾苗进行无毒检测,确保虾苗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防止它们交叉感染。
2、放苗入池
(1)对于完全淡化、体长为2.1厘米左右的虾苗,每平方米面积可放养40尾,虾苗放养1个月后投放30-40尾鲢鳙鱼(规格为0.25公斤/尾)。
(2)也可以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可在池塘中放置固定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放养固定数量的虾苗,这样既能有效控制放养数量,又能防止虾苗乱游动。
(3)为了降低虾苗的应激反应,防止对虾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量亡的现象,放养前要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然后再拆袋分批投放入池。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
(1)饲料投喂要掌握“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少量多投,具体调整”的原则。在塘中设置3-4个食台,放苗后半个月每天投喂4次,每万尾虾苗的日投饵量为鸡蛋5个、花生麸0.2公斤、小鱼0.75公斤、小虾料0.3公斤。
(2)再经过半个月以后,每天投喂3次,主要投喂配合饲料,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0-40%,同时要适当补充天然饵料。
(3)当对虾的规格为1-3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规格为3-10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到了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
(4)投喂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投喂量过少,则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投喂时间要与对虾的进食习惯相对应,这样可减轻饵料对池塘水质造成的影响。
2、调节水质
(1)经过淡化的虾苗仍然具有海水习性,所以要在放苗前向池中加50ppm生盐,以后酌量投放生盐。
(2)虾苗放养后的1周内要保持50厘米水位,以后每天增加5厘米,直至水深达160厘米左右。每隔4-5天更换20%的池水,每隔10-15天施1次生石灰(12-15ppm)。
(3)为了给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在虾苗投放半个月后移栽一些水葫芦,面积为20%,并用毛竹固定,防止到处蔓延。
(4)适时打开增氧泵,平时在晚上10点定时开机,翌日早上8点关机,遇特殊情况(闷热、暴雨前)要及时开机。
(5)通过采取固定频次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投饵量投等方式也能有效调节池塘水质。
(6)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
3、调节溶氧量
(1)水中缺少溶氧时,可用氧气泵向水中注氧,然后再使用溶氧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是否达标,待溶氧含量达到标准后即可停止供氧。
(2)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养殖期间可灵活调整溶氧量。
4、防治病害
(1)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内就会出现较多的淤泥,细菌也会大量繁殖,此时要及时清理淤泥,并做好灭菌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爆发疾病。
(2)用网格饲养可有效隔离,防止对虾相互传染,减少疾病扩散。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感染病害的种类,然后再对症下,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3)南美白对虾容易发生红腿病和烂眼病,红腿病发生后,附肢变成红色,此时要向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然后再投喂;发生烂眼病时,病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水草中,眼球持续肿胀,后期会腐烂,此时需向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连续投喂3-4天即可见效。
四、适时捕捞
1、食物充足且温度适宜时,对虾经过60-90天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集中捕捞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份底至10月份初,当放养时间为3月份时,到了6月份即可开始轮捕,捕捞原则为捕大留小,这样可提高回捕率。
3、当水温降到14℃以下时,对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此时可放干池水,再将剩余的成虾捕尽。
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是什么?
淡水鱼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也有人会选择养殖淡水鱼。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淡水鱼的养殖 方法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养殖淡水鱼的注意事项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亡只要2~3天时间,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亡仅2~3天,亡率高,鱼种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 措施 :一、池塘要清塘,发病季节要挂篓或投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淡水鱼的分类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淡水鱼的繁殖能力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猜你喜欢:
1.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2. 淡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
3. 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4. 鲤鱼应该怎么养
5. 淡水养鱼知识
如果要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必须达到一定深度。 通常,养殖池的深度约为1.5至2米。 一定要保证虾池有很好的排水功能。 促进未来的水变化。 养殖池内的水必须保持清洁,并含有足够的养分。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达到2-3亩,水深达到1.8-2米,底质为泥砂底,放苗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2、放养虾苗:放养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放养前将虾苗装入袋内,然后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其适应水温和环境。
3、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饲养期间做好调水、增氧、防治病害等工作。
一、池塘条件
1、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左右,底质以泥砂底为宜。
2、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过滤,增设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安装1台功率达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于规定时间内供氧,确保溶氧含量充足。
3、放养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灭菌处理,在正式放养虾苗的前25天,对池塘留水50厘米,并亩用生石灰110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4、经过消毒后,提前1周向池塘中撒施一定比例的漂,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比如鸡粪,这样可达到肥水效果。
二、放养虾苗
1、选择虾苗
(1)将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作为养殖对象(尽量选择市场上销量较多的虾苗),或根据池塘的养殖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2)购买前几天可前往育苗场观察其淡化情况,以购买放心苗种。
(3)选购前还可以对虾苗进行无毒检测,确保虾苗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防止它们交叉感染。
2、放苗入池
(1)对于完全淡化、体长为2.1厘米左右的虾苗,每平方米面积可放养40尾,虾苗放养1个月后投放30-40尾鲢鳙鱼(规格为0.25公斤/尾)。
(2)也可以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可在池塘中放置固定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放养固定数量的虾苗,这样既能有效控制放养数量,又能防止虾苗乱游动。
(3)为了降低虾苗的应激反应,防止对虾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量亡的现象,放养前要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然后再拆袋分批投放入池。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
(1)饲料投喂要掌握“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少量多投,具体调整”的原则。在塘中设置3-4个食台,放苗后半个月每天投喂4次,每万尾虾苗的日投饵量为鸡蛋5个、花生麸0.2公斤、小鱼0.75公斤、小虾料0.3公斤。
(2)再经过半个月以后,每天投喂3次,主要投喂配合饲料,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0-40%,同时要适当补充天然饵料。
(3)当对虾的规格为1-3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规格为3-10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到了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
(4)投喂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投喂量过少,则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投喂时间要与对虾的进食习惯相对应,这样可减轻饵料对池塘水质造成的影响。
2、调节水质
(1)经过淡化的虾苗仍然具有海水习性,所以要在放苗前向池中加50ppm生盐,以后酌量投放生盐。
(2)虾苗放养后的1周内要保持50厘米水位,以后每天增加5厘米,直至水深达160厘米左右。每隔4-5天更换20%的池水,每隔10-15天施1次生石灰(12-15ppm)。
(3)为了给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在虾苗投放半个月后移栽一些水葫芦,面积为20%,并用毛竹固定,防止到处蔓延。
(4)适时打开增氧泵,平时在晚上10点定时开机,翌日早上8点关机,遇特殊情况(闷热、暴雨前)要及时开机。
(5)通过采取固定频次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投饵量投等方式也能有效调节池塘水质。
(6)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
3、调节溶氧量
(1)水中缺少溶氧时,可用氧气泵向水中注氧,然后再使用溶氧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是否达标,待溶氧含量达到标准后即可停止供氧。
(2)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养殖期间可灵活调整溶氧量。
4、防治病害
(1)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内就会出现较多的淤泥,细菌也会大量繁殖,此时要及时清理淤泥,并做好灭菌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爆发疾病。
(2)用网格饲养可有效隔离,防止对虾相互传染,减少疾病扩散。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感染病害的种类,然后再对症下,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3)南美白对虾容易发生红腿病和烂眼病,红腿病发生后,附肢变成红色,此时要向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然后再投喂;发生烂眼病时,病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水草中,眼球持续肿胀,后期会腐烂,此时需向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连续投喂3-4天即可见效。
四、适时捕捞
1、食物充足且温度适宜时,对虾经过60-90天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集中捕捞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份底至10月份初,当放养时间为3月份时,到了6月份即可开始轮捕,捕捞原则为捕大留小,这样可提高回捕率。
3、当水温降到14℃以下时,对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此时可放干池水,再将剩余的成虾捕尽。
主要是指淡水鱼养殖中的过程管理!我们公司总结为“六好”养殖模式,选好苗、放好鱼、喂好料、管好水、防好病、卖好鱼。
淡水鱼的正确养殖方法是什么
淡水鱼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也有人会选择养殖淡水鱼。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淡水鱼的养殖 方法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
养殖淡水鱼的注意事项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亡只要2~3天时间,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亡仅2~3天,亡率高,鱼种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 措施 :一、池塘要清塘,发病季节要挂篓或投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淡水鱼的分类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淡水鱼的繁殖能力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猜你喜欢:
1. 淡水池塘如何养鱼
2. 淡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
3. 池塘怎样养殖鲟鱼
4. 鲤鱼应该怎么养
5. 淡水养鱼知识
86岁老太当模特 86岁老太当模特怎么样

20多岁的年轻人和八旬老太拍婚纱照,其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大哥,能不能换张照片来,几天了都?这位老太实际上是20多岁的人的养母,也是她的外婆,多年来,这位老太含辛茹苦的抚养了六位···
幸福向前走全集_幸福向前走全集免费播放

向前走作文 一、悔过需要你背上自责的重负。---蒙田《蒙田随笔集》 抹去嘴角的泪珠,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然后,一步一步向前走。 幸福向前走全集_幸福向前走全集免费播放 幸福向前走全集···
皮尔卡丹男包 皮尔卡丹男包系列

我和男朋友就快毕业,他将出国,送什么礼物好? 呵呵。看你男朋友需要什么罗。 皮尔卡丹男包 皮尔卡丹男包系列 皮尔卡丹男包 皮尔卡丹男包系列 我觉得还有皮带啊。钱包啊。衣服也不错。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