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思维导图)

2025-04-04 17:42 - 立有生活网

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思维导图)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思维导图)


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思维导图)


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流行音乐发展简史思维导图)


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展阶段: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特别快车》等。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发展开始。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奠定了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曾出现过的校园民歌运动。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及内地歌坛。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改变了歌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原有的传统,受影响更深,以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在此期间听众有明显的分化现象,流行音乐几乎成为年青人的专利,多数老年听众不能接受。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同民间音乐、严肃音乐都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路的。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早的唱片公司之一。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被视为“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毛毛雨》被视为早的中文流行音乐。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

中华时期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中的地位。这些歌星在演唱中结合了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风格与之前任何中文音乐均不尽相同。此时,处于襁褓之中的电影工业正在成长,并网罗歌手担当电影演员或电影歌曲配唱工作。

由于其成功的歌唱和电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视为这一时代中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在舆论中从“歌女”一跃成为“明星”的历程。她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位于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而唱片则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该时代由于抗日中日本占领上海而遭到干扰,但终仍延续至1940年代末期。

扩展资料

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奠基人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二发展分阶段中间出现了重心的转移分为前后两期,加上流行音乐发展史前的学堂乐歌,这样共有六个部分。

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只有在学校里学生演唱的学堂乐歌。先在学生中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可以说是没有出现流行歌曲之前的流行歌曲。主要词曲作家代表为李淑同(弘一法师)、赵元任和沈心工。

音乐教育现况与发展前景论文

一、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与其在当下的遭遇

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资源。可考的音乐史有8000多年,传统音乐之广博和多样化,是世界上少有的。据不完全统计,的戏曲剧种有394个,曲艺种类有400余个,民族民间器乐有600多种,其曲目多达近万首;的民歌更是浩如烟海,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5000多首。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上许多一样,近年来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强大的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以及其它种种因素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正在不断地消失,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二)庞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其在传承民族音乐方面的乏力

有全世界庞大的教育体系,有近20万名音乐教师为2亿多大、中、小学生提供音乐教育,并由388所各类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培养着各类音乐教师。这些学校的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音乐教育在体现文化多样性方面却不尽人意。根据实际调查,许多学生不熟悉、不了解自己的民族音乐,不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却热衷于西方的流行音乐。

二、形成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历史的原因

回顾现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从20世纪以来史称“西乐东进”的发展脉络:初在“学堂乐歌”中传唱的曲调,大多是来自日本和的歌曲;20年代以后则是接受了德奥音乐的教育模式和音乐基础理论,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封建的一部分受到批判;50年代借鉴的专业音乐教育模式;80年代引进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港台及的流行音乐,也就是说,“欧洲中心论”占据主导地位,是近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由于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和影响,其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未能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推行民族音乐传承并非易事。

(二)现实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接收与获得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价值取向对广大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形成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目前的青少年对美国大片、摇滚乐、流行歌曲、百老汇歌剧、电视片乃至各种期刊杂志、读物等等如数家珍,其影响可见一斑。大众传媒的市场化所带来的对经济效益化的追求,更使流行音乐文化一时间泛滥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使得流行音乐文化对青少年人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体制的原因

长期以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以文艺团体、专业的民族音乐机构和民间音乐社团为主体,由门(含各级文化馆站系统)来负责扶持;而学校音乐教育(包含高等师范教育)则主要以学堂乐歌以来的新音乐为主要内容,因此没能很好地利用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尤其没有很好地引进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再加上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巨大影响,都不能不认为是当下学生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淡漠、民族音乐口头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的原因之一。

三、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一)对20世纪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

1.提出克服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呼吁学校教育重视民族音乐传承在展开近代中外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时,学者们发现找不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20—30年代传入的“式”,就是50年代传入的“式”,而没有式的。种种现象使学者们发出“在哪里”的世纪之问,提出要从文化的角度对当代音乐教育进行审视,指出“要把握音乐文化体验之核心,发扬传统,全力发展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

2.提出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应包括音乐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美学、形态学、价值观念,要在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深入研究中,在与东西方诸民族及本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建立其理论体系;而“母语”体系的内涵将包括传统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当代的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历史积淀的等等。

3.提出让每个孩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关注民族音乐本身的多元化问题是个多民族的,56个民族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因此,不同民族自身的音乐文化、相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随着对学校民族音乐传承问题的深入思考,学者们愈加关注音乐本身的多元特点以及多民族多地域特点。

(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探索民族音乐传承的实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就已经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践、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

1.对教学大纲与教材的修订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熟悉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规定音乐课教学内容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与种类,为民族音乐在学校中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身体力行的探索——教学实践的展开

随着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各式教材的编撰出版,全国各地很多音乐教师身体力行,展开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他们从学生熟悉的本地或本民族音乐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民族音乐的传承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抓住关键环节——师资培训

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和音乐艺术院校已经意识到,民族音乐传承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具有民族音乐素质的师资。这些院校在师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民族音乐课程,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设地方音乐课程,使未来的音乐教师真正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素质。一些师范院校还开始了地方民族音乐师资培训的探索。

4.理论的支持——科研的推进及其所取得的成果

事实上,对近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是随着学校民族音乐传承课题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因此,相关科研课题的展开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并具有了指导性的意义。

四、音乐教育当前的任务及未来的展望

现在已经有许多学者就“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设想与建议”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这些论述涉及到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当前的任务与未来的展望。

(一)充分认识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在反思近代以来的学校音乐教育以及探索学校在民族音乐传承方面做出的成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各级门和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以及高师的教师们,开始重视和加强音乐教育课程中的民族音乐内容,而且事实证明,凡是朝这方面努力做的学校,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程度就有所提高。

(二)确立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目标

确立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目标,是当前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建立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呢?首先要解决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互为基础的问题,即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应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础。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

(三)引进多样化的音乐文化资源,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引进民族音乐的传承,毕竟涉及到一个学校音乐教育整体性的结构改革,涉及到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整体建设,甚至涉及到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建,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更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引进多样化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时,我们将会碰到更多的多样化音乐传统传承与现代教育结构的冲突。因此,如何协调两种不同的体系,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任务就集中在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训、传统音乐教学法的传承、体制方面的改革等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所以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如何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文化民俗活动,将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才有可能使音乐文化的传承获得可持续的动力,并导致多元音乐文化的重建。

;

流行音乐发展历史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一)流行音乐的定义。流行音乐(Popular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在这里我们或者说流行歌曲应该更加贴切,在内容上直面人生,贴近生活,注重感情的宣泄和交流,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通俗上口,音域偏窄,易于流传,已成为各国普遍存在的音乐体裁之一。(二)流行音乐发展的状况。“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美国,它的基础是黑间音乐,包括黑人的劳动歌曲、宗教歌曲“灵歌”(Spitiyusl)和舞蹈音乐。从流行音乐的渊源看,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如果从它成长到广泛流行于两大洲算起,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19世纪下半叶南北以后,黑奴得到了解放,但是他们没有土地,仍然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有一些有艺术才能的黑人,或单个或几个组成小组进入中小城市的咖啡店和酒馆,以唱歌献舞糊口,他们在歌唱中倾诉痛苦的生活遭遇,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爱情的坚贞或哀叹失恋的忧伤,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带有风趣的歌曲和舞蹈。久而久之,黑人音乐就广泛......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如下: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路的。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早的唱片公司之一。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被视为“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

1949年后,台北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新中心之一。本地的特别是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自日据时期起便开始受日本娱乐文化的影响,又有早期台语流行音乐的熏陶,故较容易接受流行音乐。1970-1980年代,随着电视在大中华地区等地的普及,流行音乐工业也借助其获得了新的成长。电视剧继电影之后,与包括华语流行音乐在内的中文流行音乐形成相互扶持的关系。

1977年起,随着对外开放的先声,少量港台流行音乐通过广州进入内地。1979年,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内地唱片总公司垄断唱片生产和发行的格局解体。内地开始大规模生产流行音乐。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一年即生产800万盒带。采录了内地几乎所有有名的歌手。伴随盒式录音机的引进,刘文正、邓丽君等歌手的盒带开始流入内地,引发了内地听众的强烈追捧。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界重要的变化是娱乐业的大幅度发展。它典型地表现在卡拉OK产业在内地的飞速发展、明星包装制的全面引进特别是媒体的娱乐化这样几个方面。这一切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三年内完成。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包括两岸三地的大中华地区乃至甚至全世界的经济与文化联系都日益紧密。这不仅促进了包括华语流行音乐在内的各种流行音乐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更对流行音乐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流行音乐的发展问题:

歌手大多数缺乏真正的音乐态度。粗糙的包装制作早已丧失了音乐的本质,其实质意义只是策划者们获得的充足利益。制作团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外在的包装而不愿去提升词曲的创作,当过于重视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本质。

简述外国流行歌曲的源起与发展

据史料的明确记载,流行音乐的发展地在欧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有其中主要以美国为基点。如果再细细划分的话,可以把它的起源归纳为两个: 一是美洲大陆的,主要是欧洲,或者说是白人带来的音乐,这种音乐早是诞生在美国南北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早的是《yankeedodo》,随后还有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美丽的梦中人》等,《老黑奴》于20世纪传入。 另一个就是西非的黑人,主要指的是黑人奴隶带来的非洲音乐。可以说,真正给现代流行音乐带来本质力量的就是这种黑人音乐,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流行音乐其母体就是来自于这种黑人音乐,在这种黑人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和派生出了现代流行音乐的体系和基本脉络,下面呢,就简要地为大家做个介绍: 19世纪后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黑人的音乐吸收了白人的音乐因素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久便诞生了流行音乐历史上重要的一种音乐体裁——布鲁斯(blus),这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和声体系、曲式体系和演唱风格的黑人音乐,甚至可以说它是现代流行音乐之母。 19世纪末,欧非混血的克里奥尔人和黑人共同在布鲁斯的基础创造了爵士(jazz)这种伟大的音乐形式,现代流行音乐的历史就此开始,并主要顺延着一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 到20世纪初,爵士乐进入了它的辉煌时代,辈出,佳作纷繁。这一时期,除了爵士乐,美国流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体裁——音乐剧,这是美国20世纪又一个重大的文化成就。美国的百老汇成为音乐剧的中心,从那时开始,音乐剧已经成为20世纪主流的现代歌剧形式,近年来掀起的音乐剧热潮正是对这一事实的回应。在众多的音乐剧作品中,有代表性的是●《猫》 ,我们来欣赏这部音乐剧的经典片段。 20世纪30到50年代初,由于科技的发展,唱片业兴起,进入全盛时期,流行音乐得到了强大 的传播载体,而广播业开始成为另一个强大的媒体,正因为得益于此,流行音乐开始向各个方向拓展,种类也开始骤然增多,出现了乡村民谣、抒情歌曲等新型体裁,并开始向世界各个大面积扩展,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由于二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的大蜕变,流行音乐开始带有了新的特征,从而产生了划时代的代言人——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猫王”,他综合了爵士乐、福音赞美诗、布鲁斯、乡村民谣以及刚刚兴起的电子音乐,再加上粗鲁性感的肢体语言,融会成了一种新型的流行音乐体裁,也是流行音乐范畴中重要的一种音乐体裁——摇滚乐(rock and rock)。之后不久,摇滚乐的火种在保守的英国引发裂变。今天呢,我们来欣赏一首猫王的一首抒情作品的片段●《love me tender》。 这一时期,来自利物浦的四个青年工人组成的●(beatles)甲克虫乐队,也可称为披头士乐队,在1962年获得成功,轰动英国甚至全世界,并将流行音乐发展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音乐 的主流,乐队里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列侬,他于1980年被一名披头士的乐迷刺杀身亡。如今,虽然披头士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全世界摇滚狂热爱好者的心中,他们是永远的披头士,因为他们为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乐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的贡献是的,不可磨灭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灵歌(soul)获得了很大发展,这种音乐形式综合了很多种音乐元素,但极端强调演唱的投入和声音的运用。在流行音乐中崛起,这种音乐体裁对的音乐发展和音乐人的影响颇深。 20世纪70年代,●迪斯科(Disco)音乐兴起,这种音乐不注重歌词,偏重于节奏,特别是大量运用现代录音技术和播放中的现场调制技术,目前的很多迪厅运用较多,本质上是一种适合于青年人轻松宣泄的舞蹈音乐。另外,摇滚乐的一个分支——●朋克音乐以毁灭性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他们的发型往往奇形怪状,化装也十分反叛,表演狂暴,以宣泄为主,甚至有过激行为 。 20 世纪80年代,世界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无限拓宽的时期。Midi音乐技术向各方向渗透,一种结合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新型体裁—— “世界音乐”和“新世纪音乐”这两种体裁渐渐形成。这两种音乐形式素材来自民间,和声注重和谐化,演奏注重即兴化,手段多样化和融合化,追求宁静和自然、和谐。 从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也不由任何物质派生而来。它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既然如此,它也必然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对我们来说,这的确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直到今天,更多的流行音乐种类不断诞生和演变,发展成了今天丰富的流行音乐。而上述都只是一个简短的对流行音乐发展历史的回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具体地了解流行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这基本脉络中,可以挖掘到流行音乐本身的一些深入的东西。 从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也不由任何物质派生而来。它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既然如此,它也必然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对我们来说,这的确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熟悉了这些属性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挖掘到流行音乐的本质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去认识什么才是流行音乐。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的体裁形式。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再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后者是将质朴单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发展阶段: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发展开始。

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奠定了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曾出现过的校园民歌运动。

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及内地歌坛。

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改变了歌坛的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原有的传统,受影响更深,以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

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

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

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在此期间听众有明显的分化现象,流行音乐几乎成为年青人的专利,多数老年听众不能接受。

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同民间音乐、严肃音乐都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形成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情况截然不同。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 路的。

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早的唱片公司之一。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歌曲。

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

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

被视为“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

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毛毛雨》被视为早的中文流行音乐。

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涌现了出来,众多音乐人成长了起来。

借助唱片、电影、歌舞、播音等传播媒介,在当时的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的歌曲传唱热潮。

有专家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老歌已经彰显出一种现代性。

中华时期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中的地位。

这些歌星在演唱中结合了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风格与之前任何中文音乐均不尽相同。

此时,处于襁褓之中的电影工业正在成长,并网罗歌手担当电影演员或电影歌曲配唱工作。

由于其成功的歌唱和电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视为这一时代中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在舆论中从“歌女”一跃成为“明星”的历程。

她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位于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而唱片则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

该时代由于抗日中日本占领上海而遭到干扰,但终仍延续至1940年代末期。

扩展资料

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奠基人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心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发展分阶段中间出现了重心的转移分为前后两期,加上流行音乐发展史前的学堂乐歌,这样共有六个部分。

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只有在学校里学生演唱的学堂乐歌。

先在学生中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可以说是没有出现流行歌曲之前的流行歌曲。

主要词曲作家代表为李淑同(弘一法师)、赵元任和沈心工。

谁能讲一下美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流行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1)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Jazz)。

爵士乐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一种流行音乐,是美国黑人从非洲带来的传统音乐与欧洲音乐长期融合的产物。

爵士乐风格多样、节奏性强,主要乐器是小号。

爵士音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严肃音乐的创作。

(2)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

其中摇滚乐(Rock&Roll)成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二战后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是新时代大众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

摇滚乐源于美国,是黑人音乐的节奏与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有机结合。

摇滚乐强烈的节奏、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以及演奏者身背吉他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装扮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年。

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

英国的“甲壳虫”摇滚乐队也是风格独特的摇滚乐代表。

他们的演奏对以后的摇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时人们对摇滚乐的评价不一。

【学思之窗】提供了不同的说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

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划书_黄牛养殖场建设图

新晃岑贡村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建阳土鸡具有脚胫短细,体躯紧凑,体态优美,羽毛贴身、光泽靓丽,皮下脂肪含量、适中、肉质、细嫩,味道香甜等特点,俗话说无鸡不成席。 新晃岑贡···

陈慧琳为啥叫公主琳 陈慧琳的地位

太子基公主琳什么意思 陈慧琳,1972年9月13日出生于湾仔区,女歌手、演员,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1995年,陈慧琳发行首张专辑《仙乐飘飘》。1998年,发行专辑《爱我不爱》,专辑主打歌《···

科目二取消预约后多久可以再次预约(科目二取

大家好,今日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科目二取消预约后多久可以再次预约,科目二取消预约后可以马上预约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科目二取消预约后多久可以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