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此去无多路翻译 蓬山此去无多路蓬山是哪里

2025-04-13 00:28 - 立有生活网

求这首李商隐 无题翻译

分类: 人文学科 >> 文学

蓬山此去无多路翻译 蓬山此去无多路蓬山是哪里蓬山此去无多路翻译 蓬山此去无多路蓬山是哪里


蓬山此去无多路翻译 蓬山此去无多路蓬山是哪里


蓬山此去无多路翻译 蓬山此去无多路蓬山是哪里


问题描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这句话如何解

错误!

蓬山,即蓬莱山,在这里是指其爱人居所。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句话的全意是:

好在从此去蓬莱山路程不远,请青鸟(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信)传书代我勤把你探望关照。

"蓬山"是古代海中三仙山之一,这里指意中人的住处。 这句话是表达是诗人与爱人之间渴望相见,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

不是,那只是指他们的感情

李商隐《无题》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 隔座送钩春酒暖4,分曹射覆蜡灯红5。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6。 1.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 2.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桂堂:用香木构筑的厅堂。 3.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灵奇异之物。 4.送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展。故因为藏钩之戏。"后人效之,成为酒宴席上一种酒令,藏钩于手中,令人猜,不中饮酒。 5.分曹:分组。射覆:猜测藏在器皿下的东西,猜不中者饮酒。 6.兰台:即秘书省。《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转蓬:一种草,蓬生如圆球状,秋后干枯,被风吹离根部,随风飘走。 以"无题"为诗题,是李商隐的创造。此诗向来解释纷歧,或曰言情,或云托意君臣之难遇。即以言情而论,亦难知其属情者为何人。刘、余《集解》云:"此二首显为赋体,而非比兴寓言之作。……所述殆为作者亲身经历之事情。而非托事寓怀,借美人以喻君子之寓言。……此二章之实写宴饮场面,具体交代'我'之仕履行迹……首章系追忆昨夜所参预之一次贵家后堂宴会。星晨好风,渲染良夜气氛;画楼西畔桂堂东,盛宴良会之所。身无一联,谓彼此身虽不能相亲相接,效彩凤之双飞,心则固如灵犀一线,相通相应。腹联送钩射覆,酒暖灯红,正写盛宴热闹情景,而觥筹交错之间,双方目成心会之情可想。……末联则谓晨鼓催人,不得久留其间,走马应官,赴职兰台之际,不禁有身如转蓬之叹也。'听鼓应官'与下首'一夜'相应,盖昨夜之宴,竟彻夜达晓矣。……二诗作于义山任职秘省期间,则开成四年春、会昌二年春、六年春似均有可能,颇难定编。冯系开成四年初入秘省时,张系会昌二年重官秘省时,均无确据。视首章末联以'走马兰台'为转蓬不定之生活,似带身世沉沦孤孑之感,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痛哭辞兄弟'等句情调仿佛,或作于会昌六年春。然终乏确证。姑依张笺暂系会昌二年春。 附此诗之第二首: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此二诗虽不能确系于某年,但必是商隐在长安秘书省时所作。商隐已娶王氏,而诗中恋情非为王氏而发,则必为情无疑。从诗中描写的生活内容看来,其所爱幕者,当为贵家女子,但只能暗通情意。三、四句是名句,也是这首诗的重心。

无题(其二)

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此《无题》四首之作年难考。有人猜测大约作于开成三年(838)婚于王氏之前,所思恋者当为大家闺秀。 首写天涯游子相思情怀。首句写梦幻之虚无飘渺。次句言梦醒之际的孤独。三句写梦中因远别而悲啼,四句写急于写信,不待墨浓。五六句言孤灯独宿的情景。独自一人面对绣着金色翡翠鸟和芙蓉花的帷帐锦被,思念意中之人。《楚辞·招魂》:"翡翠珠被。"鲍照《拟行路难》:"七彩芙蓉之羽帐。"七句用汉武帝求仙故事以喻所求之难得。汉武帝信神仙方士之说,东出海访蓬莱仙山,终未得。八句写自己与所思之阻隔难通,远甚于武帝之于蓬山。此诗以倒叙起,先写梦醒、次述梦中,复写梦后,虚虚实实,如真如幻,层层揭示理想与现实、虚幻的完美与真切的残缺之间巨大的反。可与白居易《花非花》诗参读。 第二首调换了抒情主人公,写幽闺女子的殷殷恋情。前四句写她居住之处,可知是富贵人家的女子。飒飒东风,款款荷塘,轻雷细雨,皆起兴之笔,渲染幽闺情调,哀艳氛围。《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金蟾啮锁:鼻钮如金蟾形的香炉。此喻难以开启。玉虎:辘轳。丝:汲水的井绳。何焯评云:"三句言外之不能入,四句言内之不能出。防闲亦可谓密矣。"贾氏句:用贾充女和韩寿的故事。《世说新语·惑溺》?quot;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矫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箸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此商隐以韩寿自喻,以贾女喻所恋之人。宓妃句:用洛神与曹植故事。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李善注:"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洛水为神。""魏东阿王(曹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缕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度轘辕,少许,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子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又云:'岂常辞能,俱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此以曹植自喻,而以甄氏喻所恋之女。二句皆言才子佳人之相互爱慕。春心:爱慕之心。灰:犹灭,无望。此言贾氏窥帘、宓妃荐枕之事,于己则为虚无,因此告诫自己不要让春心像春花那样开放,多一寸相思,就多一寸失望、伤心和苦恼。这是正话反说,实则言春心刻骨,挥之不去。 商隐之无题诗,历来有"艳情"及"寄托"等诸多解说。此《无题》四首亦有说寓意令狐者,有说艳情者。皆乏本事可证。然诗之能指虽多,读者固可见仁见智,而文本之所指,则不出追求与幻灭两端,此义山诗之常谈。义山特长于风华美艳、百宝流苏之中,寓凄凉深切、铭心刻骨之思。

无题(其三)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3,蜡炬4成灰泪始干5。 晓镜6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无题(1张)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表明作品的题目,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无题“诗意指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2.《颜氏家训》:"别易会难"。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了,思念才会结束。《乐府诗集·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4.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6.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的蓬莱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山,五曰蓬莱。" 8.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神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有顷,王母至,三青鸟侠侍王母旁。"

赏析

黄东雷狂草书法《无题》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相思情。

无题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1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编辑本段]译文2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编辑本段]注解

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即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编辑本段]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编辑本段]翻译

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其二)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无题-1

万里风波一叶舟,

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

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

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一云阳城)」李商隐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1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译文2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八岁偷照镜, 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

材笑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 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 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 背面秋千下。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原文_翻译及赏析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 一作:蓬莱)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爱情 , 思念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著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著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著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著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不渝,因此写出了“到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像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著痛苦而执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像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像。想像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像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著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著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赏析三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著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著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著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不渝,因此写出了“到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像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著痛苦而执著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像。想像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像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著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著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赏析二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绹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佳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此名句佳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起回生,由深深地“到”"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绹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一春鱼雁无讯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的解释_百度知道

无题 唐朝、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

2006-7-2

逢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什么意思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探看。

请采纳,谢谢!

无题李商隐翻译及原文

《无题》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译: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别离时苦分舍更难;何况正当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春蚕直到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烧成灰烬后,不断的泪方流干。

早晨梳妆对镜,只愁云鬓易改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应感到月色清寒。

蓬莱山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青鸟啊,请为我殷勤地去探看。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再以百花无力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全诗“别”字为通篇文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石家庄市公交查询实时 石家庄公交情况

去石家庄和平医院坐几路车 1路、15路、29路。根据查询和平医院公交站车站显示,石家庄公交车经过(停靠)和平医院的公交车线路有:1路、15路、29路、38路、325路、58路、61路、62路、快1路、旅游···

氧化锌tds(氧化锌软膏有没有激素)

其测量原理实际上是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从而间接反映出TDS值、纯净水,矿泉水100-200PPM之间,TDS值的测量工具一般是用TDS笔,水的导电性也越好,说明水中的杂质含量大:TDS值代表了水中溶解物杂···

中南电力设计院年薪 中南电力设计院好进吗

关于中南电力设计院年薪,中南电力设计院好进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源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南电力设计院年薪 中南电力设计院好进吗 中南电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