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赵燕魏什么朝代 秦楚燕韩赵魏

2025-01-05 10:18 - 立有生活网

一、春秋五霸

秦楚赵燕魏什么朝代 秦楚燕韩赵魏秦楚赵燕魏什么朝代 秦楚燕韩赵魏


秦楚赵燕魏什么朝代 秦楚燕韩赵魏


秦楚赵燕魏什么朝代 秦楚燕韩赵魏


1、齐桓公:

约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2、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兹甫(?-前637年),《史记索隐》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个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3、晋文公:

(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4、秦穆公:

(前683-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5、楚庄王:

(?—公元前5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二、战国七雄

1、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2、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 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鼎盛的时代。

3、燕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4、韩国: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5、赵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

6、魏国: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

7、秦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扩展资料

一、春秋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参考资料来源:

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是七个。

一、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其说首见于《左传》。

关于春秋五霸,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两种代表性的:

1、《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古代战国时期末期(东周灭亡前夕)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从数百减少到数十。

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国、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合称为“战国七雄”。

在这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燕太子丹谋刺秦王政失败导致身国灭后,公元前221年,秦军进而围临淄灭齐,结束战国群雄割据。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做了先期准备。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不断开展兼并,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参考资料:

编辑词条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齐桓公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作为霸主,一本国经济要发达,二实力(指军事)强大。而且对于霸主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宋襄公无才无能,不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对于秦穆公来说,他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外邦少数民族的首领,按理就排不上“五霸”之一。毕竟地处西方边陲之地..........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为春秋五霸。

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一说以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为春秋五霸,

一说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秦--咸阳

齐--临淄

楚--郢

赵--邯郸

魏--大梁

燕--蓟

韩--阳翟

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春秋五霸

周王室日益衰微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个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的瓦解时期。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为减少。各诸侯国渐渐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强大的诸侯。

齐桓公称霸

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王霸”。南方的吴和越也参加了争霸。

齐国在今天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即位以后,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通过改

革,几年之间,齐国已经国富兵强。

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来发展齐国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个霸主。

晋楚争霸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又一个霸主。他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那时楚国势力已经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饮马黄河,做了中原霸主。

吴越争霸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争霸。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楚国在秦国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后来,吴、越两国交锋,互有胜负。到吴王夫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抽吴王称臣。

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一具霸主。

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一步伐,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无数次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被称作“战国七雄”。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结成联盟,打败了齐、秦、楚等大国,成为较强盛的。后来这个联盟破裂,齐国、秦国兴盛。

战国中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请齐国帮助退兵。魏国内部空虚,大军事家孙膑带领齐国的直接去打魏国的首都。魏国本已攻破赵国首都,听见自己的情况危急,便急忙从赵国撤军去救魏国,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齐国,齐国堵住魏国,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历史上的战例——“围魏救赵”。

两年后魏国进攻韩国,齐国的在孙膑的指挥下围魏救韩。齐军装后退。天撤出后营地留下的炉灶足够做10万人的饭;第二天留下的炉灶只够做5万人的饭;第三天留下的炉灶减少到只够做3万人的饭。魏军从炉灶的数量推测,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挑选了精锐的士兵,追赶齐军,一直追到马陵(今天的河南省境内),结果被埋伏在这里的齐军打败。这就是的“马陵之战”。两次战役后齐国取代了魏国称霸中原。

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盛,其他6个都不能单独抵抗秦国,于是就想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秦国为了打败其余的六国,挑拨六国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都和秦国亲近。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到关键时刻常常不能齐心合力,结果给了秦国机会。秦国先后征服了其他,并灭了周王室,统一了。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称霸的五个诸侯,分别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在这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又称“山东六国”。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代表性的:

《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这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战国时代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战国历史年表: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战国七雄是:秦楚韩齐魏赵燕

春秋不只五个,但只此五位称过霸

战国也不只七个,还有宋、卫、中山等小国,七雄是的七国。

燕国春秋时已经有了。春秋五霸是:齐垣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 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 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于率领楚、郑、陈等园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集中兵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 争霸于东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夫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强。除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六国均在其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诸侯国,这七个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 魏、韩,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还有一种说法,“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镶公、秦穆公 还有一中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钩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这是教材的阐述的.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五王阂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战国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简称。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被称作“战国七雄”。

总纲

1、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2、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3、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4、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一、三皇五帝

1、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2、神农辨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3、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4、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二、夏朝

1、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2、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3、颠沛少康兴祖祚,昏庸孔甲匿龙精。

4、桀从妹喜荒事,四百四十殿宇倾。

三、商朝

1、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2、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3、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4、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三、西周

5、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6、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7、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8、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四、春秋战国

1、平王迁洛启东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2、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3、燕韩赵魏秦齐楚,赫赫七强战不休。

4、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五、秦朝

1、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2、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3、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4、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六、汉朝

1、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2、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3、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4、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七、三国两晋

1、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2、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3、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4、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八、南北朝、隋朝

5、朝分南北划长江,宋齐梁陈据建康。

6、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7、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8、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九、唐朝

1、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2、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3、神勇玄宗清女祸,繁荣盛世号开元。

4、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十、五代十国

1、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2、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3、前蜀早亡接后蜀,依辽北汉晋阳愁。

4、南平南汉兼吴越,后蜀南唐作宋囚。

十一、宋朝

1、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2、辽夏与金邻作寇,靖康之变帝成囚。

3、康王即位开南宋,秦桧杀飞令铁羞。

4、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

十二、元朝

5、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6、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

7、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8、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

十三、明朝

1、太祖金陵创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

2、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

3、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侵京。

4、吴贼卖祖山河变,江北江南属大清。

十四、清朝

1、太祖兴清顺入关,扬州嘉定骨成山。

2、康乾盛世雍承启,嘉道弱朝咸续延。

3、鸦战外加权丧尽,天国内耗力消残。

4、垂帘慈禧维旧政,炮震武昌宣统迁。

个朝代是:夏(约公元前2146年-公元前1675年)

华夏五千年文化起源于夏朝,历史没有什么记载,传说有三皇五帝,代表人物有尧、舜、禹,其中大禹治水三过门前而不入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了吧。

第二个朝代是: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汤灭夏创立商朝,灭于纣王,纣王妲己的故事都让玩坏了

第三个朝代是: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又分西周和东周 周文王姬昌反商,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的周朝叫西周 周幽王为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而被申侯举兵攻打,然后西周灭亡 周幽王和王后申后的儿子继位,为周平王 平王东迁,所以成为东周,周王朝历史在7年间共传30代37个帝王东周有春秋和战国,一般人认为战国是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算起。 因为这个时候周朝正式承认分晋的三家(韩赵魏)为诸侯。 战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公元前221年。 下面代表人物为周武王姬发的牧野之战

第四个朝代为:秦(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1年)

东周末期,诸侯割据相互吞并,剩下七个的势力各大自封王成为战国七雄,秦国孝公赢渠梁采用商央变法后秦国由七国中弱的统一六国,可惜秦朝特别短,只有十六年,秦始皇后就换代了,代表人物为秦始皇赢政,代表作是长城

第五个朝代为: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由于秦始皇长期残暴统治动用大量奴隶建设长城和阿房宫引起民怨,秦始皇赢政后被太监赵高修改遗昭立胡亥为皇,陈胜吴广农民引发全国响应,其它被灭六国纷纷举旗复国,其中以楚国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确立了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但是项羽并不善于治国采取了周朝的分封制被刘邦所灭,楚汉相争有很多历史剧播不再详述。

代表人物汉高祖刘邦

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

三国【魏、蜀汉、吴】→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

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大、元、北元)→明(明、南明)→清→近代()→现代(中华)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是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朝代顺序完整表

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之常用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商业综合体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商业综合体设计

关于商业综合体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商业综合体设计说明模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综合体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商业综合体设计说···

法甲积分榜最新比分排名_欧洲足球联赛最新排

不多。联赛除了英超,法甲,其余三大联赛五套都有转播,但还是意甲、德甲转播得多 法甲积分榜最新比分排名_欧洲足球联赛最新排名 法甲积分榜最新比分排名_欧洲足球联赛最新排名 法甲是欧洲···

文豪野犬社长叫什么名字 文豪野犬社长失踪是

因为社长是乱步的伯乐。乱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并没有拥有什么异能,当初是社长赏识他,把他拉到了侦探社,给了他一群小伙伴,也给了他施展能力的平台。 文豪野犬社长叫什么名字 文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