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2025-01-13 10:11 - 立有生活网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1000 = 0.8= 0.02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 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2.0.78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数。(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 0.926( )
0.296( ) 0.269( )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14、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3/4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臵。
2、写出下面的小数。(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写作: 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 ),读作( )。(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三、作业布臵: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00= 100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臵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 =( )米 52厘米 =( )米450克 =( )千克 69克 =( )千克5元6角7分 = ( )元1米5分米 =( )米
2.(1)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0.4米里有( )个0.1米。
数学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总结资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容:
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一 数学与生活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整理与复习二 数学与购物
第七单元:统计 总复过程要求5、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习
五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4、5、6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三】1、路程速度时间公式:s=vt v=s÷t t=s÷v
2、正方形周长公式:C=4a
3、正方形面积公式:S=a2
5、长方形面积公式:S=ab
6、加法交换律:a+b=b+a
7、加法结合律:a+b+c=a+(b+c)
8、乘法交换律:a·b=b·a
9、乘法结合律:〔a·b〕·c=a·〔b·c〕
1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
1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5、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18、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2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4、学会画角
2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6、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钱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年=12月=365天或366天 1天=24小时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四六九十一三十,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4、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公顷=1000000平方米
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具体目录及页数
三、作业布臵。一、分数加减法 P2
二、长方体(一)P11
三、分数乘法 P22
整理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与复习 P50
五、分数除法 P55
六、确定位置 P65
七、用方程解决问(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题 P69
数学好玩 P75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P82
总复习 P92
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学期学期教学步骤有哪些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仅供参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 501班有学生79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班的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1、学习中懒惰思想。2、不太会抓重点,学习方法不当,不懂得灵活运用,学习成效不高。3、学习习惯有待改进。4、老师采用上课提问、下课辅导、指导监督等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因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显著的着意教给其学习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习赶上来。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2、教学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1、研修 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习、相互提升的目的。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4、重视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六、本学期进度安排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一、学生分析
两个班共有学生9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学内容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习。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1、 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有24人。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重点抓学生的作业,在作业中找出每个学生的不足,从而进行补提优。其次,建立争星榜,引进激励机制。,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与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兑换星星。第二,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过关考试,取得过关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氛围。
同时,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感。
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作能力。
3、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四、辅四、长方体(二)P36导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内(2)放暑时,你打算从( )到( )去旅游,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容
备注
1.25-1.30
分数乘法
2.1-2.6
长方体(一)
13.1-3.6
始业教育、复习一、二单元、分数除法(一)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 一 教学内容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 .请将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师生共同回顾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
2、看谁算得既对又快,并说说运算顺序。
4/13+8/13-7/135/19-3/19+10/19
2又17/20-1又7/20+3/201又7/10-9/10+1/10
1-(1/2+1/3)1/9+(2-2/9)
2又5/8+(5-4又5/8)3又1/20-(1/4-1/5)
二、练习巩固,提高技能
1、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
4又1/3-5/12+2又5/82又1/2+1又5/8-1又1/8
3又1/2+(4又1/3-7/12)7又8/15-(6又8/15+3/11)
(1)学生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比较,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3)重点讨论:为什么第2、4题的算法有不同?
(4)小结:在计算中能简便计算的尽量要简便计算。
2、先说说下列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2又7/16+1又6/7+1又9/168-3又6/11-1又5/11
5又11/12-2又4/9-2又11/126-(3又3/8+1又5/24)
(1)学生同桌交流以上各题如何计算比较简便,说出各自的看法,然后分别计算。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比较各种算法,学生用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
3、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并提出要求: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应用练习,巩固技能
1、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中。
教学过程
备 注
(1)从6又8/9里减去3又1/4,所得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2)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3)从6又8/9里减去3又1/4与2又1/6的,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4)6又8/9加上3又1/4与2又1/6的,和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6又8/9-(3又1/4+2又1/6);B、6又8/9+(3又1/4-2又1/6);
C、6又8/9-3又1/4+2又1/6D、6又8/9-(3又1/4-2又1/6)。
(学生先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算式,再各组计算一题,算出结果)
2、应用题练习,根据相应问题列出算式。
农场收割小麦,天收了这快地的2/15,第二天收了这快地的3/20,第三天收了前天天的总和。
(1)收了一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2)第三天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3)三天一共收了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4)收了三天后还剩下这快地的几分之几?列式为:
(注意学生理解所求问题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师生谈话共同完成)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在解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列式计算。
(1)从4又7/9里减去2又3/4,所得的与3又1/6的和是多少?
(2)从3又9/10里减去1又1/6与4/5的和,得多少?
(3)1又5/12加上3又11/18减3又2/9的,和是多少?
(4)从8又1/4里减去3又7/8与2又1/2的,得多少?
2、应用题。
一个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45又1/2吨,二月份生产42又1/5吨,三月份比一、二月份生产的总数少39又3/1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吨?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计算的正确率太低,对学生计算能力要加强培养,同时要教育养成学生认真审题,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一、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练习二十五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2.揭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二、重点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
(2)展示汇报,说一说计算过中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五第3、4题
(1)第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2)第4题
3.练习二十五第6题
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分数表示自己每天各项活动时间占一天的几分之几。
②自己提问并解答后与同桌交流。
③学生汇报展示,教师指导点评。
三、应用拓展
1. 练习二十五第9题
把6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分给8个孩子,可以怎么分,每个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1)学生思考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2)强调:无论把多少个苹果分给8个孩子,求每个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就是“把这些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八分之一”。
2. 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学生思考在草稿本上演算,书上填写。
(2)同桌交流思考过程。
(3)汇报展示明确思考切入点。
3.练习二十五思考题:有趣的七巧板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明确思考过程。
四、探索研究
1.揭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例1:计算+-
学生读题,思考并回答。
①这是一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你能说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从左往右计算)
②在计算之前,先要做什么?(先一次通分)
③通分以后,再怎样计算?
(通分之后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试算,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教学例2
出示例2:计算-(+)
学生读题。
请学生比较,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括号)运算顺序应该怎样?(先算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注意简便写法。
五、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123页下面的”练一练“。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2、4、5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
上学期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11五、记一记
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2.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真命题,可用已有的几何知识及公理进行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命题则可用举反例的办法。
编号:№42班级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6.3 为什么它们平行
一、读一读 学习目标:1、熟练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公理)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并能应用这些结论。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平行线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自学教材P229-231,学完后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如右图所示,∠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和∠2互补。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证明a∥b
由此得,平行线判定定理1: ;
(2)已知:如右图所示,∠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利用平行线判定公理或上述已证明的判定定理证明a∥b
由此得,平行线判定定理2: .
三、练一练
1、在教材上完成P231随堂练习1;P232知识技能1;P233问题解决
2、已知:如右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
五、记一记: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编号:№43班级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6.4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学习目标:
1、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条件和结论上的区别,体会互逆的思维过程;
2、能熟练应用平行线(2)汇报交流。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平行线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思考下列各题,你能利用平行线性质公理解决它们吗?
2、 充分思考后自学教材P229-231,学完后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注意逻辑和书写。
(1)已知,如图,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请根据平行线性质公理证明∠1=∠2
由此得平行线性质定理1:
(2) 已知,如图,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请根据平行线性质公理或上题已证的定理证明∠1+∠2=180°
由此得平行线性质定理2:
三、练一练
1、已知:如图,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且a∥b,c∥b
(1)求证:a∥c
(2)请将(1)题证得的结论用一句话总结出来
2、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五、记一记
1、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及两个性质定理;
2、平行线的性质补充结论
(1)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2)夹在两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
B组:请在补充结论中选择你感兴趣的进行证明:
编号:№44班级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6.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
1、回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方式,想一想,根据前面给出的公里 和定理,你能进行论证么?
2、已知:如右图所示,△ABC
求证:∠A+∠B+∠C=180°
思考: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E∥BA,这样就相
当于把∠A移到了 的位置,把∠B移到 的位置。
注意:这里的CD,CE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则:
3、你还有其它方式么(可参考课本239页“议一议”小明的想法;241页联系拓广4)?方法越多越好!
三、练一练
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请证明你的结论。
2、已知:如图,在△ABC中,∠A=60°,∠C=70°,点D和点E分别在AB和AC上,且DE∥BC
求证:∠ADE=50°
3、如图,在△ABC中,DE∥BC,∠DBE=30°, ∠EBC=25°,求∠BDE的大小。
4、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编号:№45班级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6.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证明;
2、体会几何中简单不等关系的证明;
3、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相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的角作更全面的思考。
二、试一试
自学指导:
1、如图∠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它与图中其它角有什么关系?
2、自学教材P242-243,看看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对例1例2进行学习,
仿照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证明:
三、练一练
1、如图,下列哪些说法一定正确
A ∠HEC >∠B
B ∠B+∠ACB=180°—∠A
C ∠B+∠ACB<180°
D ∠B>∠ACD
2、已知:如图,在△ABC中,∠A=45°,外角∠DCA=100°,
求∠B和∠ACB的大小
谁有"5说”式小学数学说课稿啊?
一、读一读《小数的性质》说课设计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求证:a∥b 你有几种证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来证明”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评价鼓励。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探索。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
(1)学生计算【 #六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0、乘法分配律:〔a+b〕·c=a·c+b·c篇一《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动二、试一试
1.小明家在,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理解题意,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计算。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2页第2题。
(1)完成。
(3)提出问题。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1)计算。
(2)汇报,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1.找一张地图,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和台北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2)量出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找一张地图,用▲表出你家乡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图上你的家乡与的距离大约是( )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3.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以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
课后小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篇二《图形的放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师:(出示1张贺卡)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1. 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作,在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篇三《观察与探究》
教学目标:
2. 经历探索活动,了解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形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表示反比例曲线图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正比例的图像呢?
2、你还记得表示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图吗?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可以连成什么线?
3、说一说。
(1) 两个乘数的变化情况。
(2) 两个乘数成什么关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他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说一说长与宽的变化情况。(小组交流)
2、这里哪个量一定?
3、面积一定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板书: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8个长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1) 出示方格纸,并标明X、Y轴上的数字。
(2) 教师边讲解,边画长方形。
(3) 学生接着画。(直接在课本上完成)
5、连接图中的点A,B,C,D……
(1) 猜一猜:图中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2) 师生一起连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和图像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装的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
袋 数 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数据制成图表。
pp助手win版(pp助手ios版下载)
关于pp助手win版,pp助手ios版下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栢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pp助手win版(pp助手ios版下载) pp助手win版(pp助手ios版下载) pp助手win版(pp助手i···
文学奖含金量排名 文学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关于文学奖含金量排名,文学书籍排行榜前十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天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学奖含金量排名 文学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文学奖含金量排名···
英制螺纹标准 英制螺纹标准尺寸表60度
您好,今天天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英制螺纹标准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制螺纹标准 英制螺纹标准尺寸表60度 英制螺纹标准 英制螺纹标准尺寸表60度 英制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