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节气_24个节气的名称
2024-11-10 09:53 - 立有生活网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古代是一个重农的,农业的发展需要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都是根据太阳进行的,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节气_24个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节气_24个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于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为什么会有二十四节气
3、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的“三九”。
小寒: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一年24个节气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呢?
大雪 12月6~8日 十一月一年24个节气的排列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月到12月。古代24节气是哪些 古代24节气分别是什么
21、大雪1、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2、二十四节气3、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一年有哪些节气分别在什么时间
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季
立春太阳位立春于黄经315度,2月2-5二十四节气为: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太阳白露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冬季
立冬太阳位立冬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天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节气立冬,小雪,大寒。东芝小寒,大寒。
立春太阳位立春于黄经315度,2月2-2日交节。
有大寒和白露,还有惊蟹
24节气
24节气分别为………
二十四节气各代表什么?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24节气各自的特点如下:
春季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2、“二十四节气”是由我国古代的人们以黄河流域的天象、以及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将太阳一年运动的轨迹均分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昼夜平分。
清明: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夏季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季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冬季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穿越我国,自西往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春夏秋冬,春是1到3月,夏是4到6月,秋是7到9月,冬是10到12月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1、立春: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春回大地,它是春季的天。
2、雨水:我国多数地区停止降雪,开始下雨且雨量逐渐增加。
3、惊蛰:开始打雷,蛰伏在地下的冬眠动物被惊醒开始出土活动。
5、清明: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6、谷雨:雨量渐增,适应谷物生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增高,它是夏季的第“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气象界,这一已有千年历史的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第发明”。一天。
8、小满:麦类等作物子粒逐渐饱满,开始成熟。
9、芒种: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收割后开始播种谷、黍、稷等作物。
10、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它是夏季中间的一天。
11、小暑:暑气上升,但还不是最热的季节。
13、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凉爽,它是秋季的天。
14、处暑:处即止息,表示暑天到此为止。
15、白露:气温逐日降低,天气转凉,昼暖夜寒,形成白色的露水。
16、秋分:太阳由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上方,赤道附近昼夜同长,它是秋季的中间一天。
17、寒露: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地面的水气遇寒冷天气凝结成霜,降落地面,故称霜降。
19、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寒冷,它是冬季的天。
20、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雪量小而不多。
21、大雪:气温逐渐下降,降雪量开始增大,地面出现积雪。
22、冬至: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它是冬季中间的一天。
23、小寒:寒冷的冬天来临,但还未达到最冷的时候。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在寒天的第三九,所以有冷在三九之说法。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
24、春分:太阳由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上方,赤道附近昼、夜相等,它是春季的中间一天。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3、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每个月有什么节气?
处暑 8月4、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2~24日 七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普及基本生活常识,介绍二十四节气是哪些。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1、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2、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4、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6、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是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7、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9、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10、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11、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12、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13、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14、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17、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18、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20、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1、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22、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24、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1、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4、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夏季的开始。
8、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炎热的夏天来临。
12、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昼夜平分。
17、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开始下雪。
21、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11、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是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分别是: 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立秋,处暑,白鹿,秋分,寒露,露降。 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普及基本生活常识,介绍二十四节气是哪些。
二十四节气都是指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简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
夏季的开始。
8、小满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
秋季的开始。
14、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
昼夜平分。
17、寒露
18、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
冬季的开始。
20、小雪
开始下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
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 节气
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 节气
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1~2天。
2月:立春、雨水,3月:惊蛰、春分,4月:清明、谷雨
5月:立夏、小满,6月:芒种、夏至,7月:小暑、大暑
8月:立秋、处暑,9月:白露、秋分,10月:寒露、霜降
11月:立冬、小雪,12月:大雪、冬至,1月:小寒、大寒
每月2个节气,每季6个节气
以春季为例,2月立春到3月惊蛰是虎月,3月惊蛰到4月清明是兔月,4月清明到5月立夏是龙月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惊蛰: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降雨及时而且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小暑: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
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白露: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秋分: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
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
大雪:“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
冬至: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小寒: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大寒:与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勒的两个读音 勒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勒的两个读音 答:“勒脚”是建筑行业的词语,指外墙同室内外地面接近的部位。“勒脚”中 勒的两个读音 勒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勒的两个读音 勒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的“勒”是个文白异读字,有···
2006年金曲 2006年金曲奖颁奖典礼完整版
夜曲的获奖记录 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2006年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音乐录影带奖 《夜曲》获奖2006年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创作歌手奖 《夜曲》获奖2006年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
神往和自豪是近义词吗 神往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您好,今天小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神往和自豪是近义词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神往和自豪是近义词吗 神往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神往和自豪是近义词吗 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