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谁写的)
2024-11-10 09:52 - 立有生活网
本文目录一览:
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什么意思
春风得意马蹄疾指的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谁写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全文是什么?
春风得意马蹄疾指的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
《登科后》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 chu):原意是肮,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诗意: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将,请。
2、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3、高堂:父母。
4、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5、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青丝,黑色的头发。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6、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7、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8、会须:应该。
8、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勋、元丹丘。
9、侧耳听:侧着耳朵听,形容听得认真、仔细。侧,一作倾。
10、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馔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11、:默默无闻。一说被世人冷落。
12、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封陈王。宴平乐,在洛阳的平乐观宴饮。
13、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价昂。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斗,盛酒器,有柄。恣欢谑,尽情寻欢作乐。谑,喜乐。
14、径须:只管。
15、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指名贵的马。千金裘,名贵的皮衣。
16、将出:拿出。
17、万古愁:绵绵不尽的愁。
诗意: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也表现出自己。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绿:吹绿了
2、何时:什么时候
3、还(huan):回
诗意: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咏柳: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3、妆:装饰,打扮。
诗意: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句出自《鹊桥仙•岳云》,原句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我觉得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道理。明明是将士心系、壮志难酬,为什么非要中二的添加风花雪月进去?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一样。
第二句出自《登科后》,原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家孟郊好不容易考取功名,摆脱了之前的苦涩失意。自然得意跨马疾行,一天就看完了这长安的似锦繁花。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人生真正的轻快。
而二句合在一块儿,让我觉得特别别扭。应该更多的是注意诗词原句中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本意。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题解】
《登科后》为中唐孟郊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意】
昔日的局促不值得再谈,今天无拘无束畅想无边。
正是春风可人马蹄轻快,一天看尽鲜花踏遍长安。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有一句诗叫做“春风得意马蹄疾”,那么这句诗出自哪里?有什么意义呢?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春风得意马蹄疾出自——《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看完了。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
春风得意马蹄疾——作品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大。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
(《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春分来历 春分之意,一是指一天中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春分养生,人们在保健养生方面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及保持阴阳平衡,这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上的调整。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在民间,春分时节,开始扫墓祭祖,这也称为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古时春分这天农民都按习俗放,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出自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什么意思
春风得意马蹄疾指的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
《登科后》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 chu):原意是肮,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诗意: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将,请。
2、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3、高堂:父母。
4、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5、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青丝,黑色的头发。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6、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7、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8、会须:应该。
8、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勋、元丹丘。
9、侧耳听:侧着耳朵听,形容听得认真、仔细。侧,一作倾。
10、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馔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11、:默默无闻。一说被世人冷落。
12、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封陈王。宴平乐,在洛阳的平乐观宴饮。
13、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价昂。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斗,盛酒器,有柄。恣欢谑,尽情寻欢作乐。谑,喜乐。
14、径须:只管。
15、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指名贵的马。千金裘,名贵的皮衣。
16、将出:拿出。
17、万古愁:绵绵不尽的愁。
诗意: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也表现出自己。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绿:吹绿了
2、何时:什么时候
3、还(huan):回
诗意: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咏柳: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3、妆:装饰,打扮。
诗意: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句出自《鹊桥仙•岳云》,原句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我觉得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道理。明明是将士心系、壮志难酬,为什么非要中二的添加风花雪月进去?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一样。
第二句出自《登科后》,原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家孟郊好不容易考取功名,摆脱了之前的苦涩失意。自然得意跨马疾行,一天就看完了这长安的似锦繁花。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人生真正的轻快。
而二句合在一块儿,让我觉得特别别扭。应该更多的是注意诗词原句中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本意。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题解】
《登科后》为中唐孟郊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意】
昔日的局促不值得再谈,今天无拘无束畅想无边。
正是春风可人马蹄轻快,一天看尽鲜花踏遍长安。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春风得意马蹄疾
春风得意马蹄疾指的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
《登科后》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 chu):原意是肮,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诗意: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将,请。
2、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3、高堂:父母。
4、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5、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青丝,黑色的头发。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6、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7、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8、会须:应该。
8、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勋、元丹丘。
9、侧耳听:侧着耳朵听,形容听得认真、仔细。侧,一作倾。
10、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馔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11、:默默无闻。一说被世人冷落。
12、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封陈王。宴平乐,在洛阳的平乐观宴饮。
13、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价昂。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斗,盛酒器,有柄。恣欢谑,尽情寻欢作乐。谑,喜乐。
14、径须:只管。
15、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指名贵的马。千金裘,名贵的皮衣。
16、将出:拿出。
17、万古愁:绵绵不尽的愁。
诗意: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也表现出自己。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绿:吹绿了
2、何时:什么时候
3、还(huan):回
诗意: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咏柳: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3、妆:装饰,打扮。
诗意: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句出自《鹊桥仙•岳云》,原句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我觉得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道理。明明是将士心系、壮志难酬,为什么非要中二的添加风花雪月进去?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一样。
第二句出自《登科后》,原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家孟郊好不容易考取功名,摆脱了之前的苦涩失意。自然得意跨马疾行,一天就看完了这长安的似锦繁花。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人生真正的轻快。
而二句合在一块儿,让我觉得特别别扭。应该更多的是注意诗词原句中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本意。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题解】
《登科后》为中唐孟郊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意】
昔日的局促不值得再谈,今天无拘无束畅想无边。
正是春风可人马蹄轻快,一天看尽鲜花踏遍长安。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有一句诗叫做“春风得意马蹄疾”,那么这句诗出自哪里?有什么意义呢?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春风得意马蹄疾出自——《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看完了。
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
春风得意马蹄疾——作品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大。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
(《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春分来历 春分之意,一是指一天中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春分养生,人们在保健养生方面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及保持阴阳平衡,这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上的调整。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在民间,春分时节,开始扫墓祭祖,这也称为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古时春分这天农民都按习俗放,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指的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
《登科后》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 chu):原意是肮,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诗意: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将,请。
2、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3、高堂:父母。
4、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5、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青丝,黑色的头发。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6、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7、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8、会须:应该。
8、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勋、元丹丘。
9、侧耳听:侧着耳朵听,形容听得认真、仔细。侧,一作倾。
10、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馔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11、:默默无闻。一说被世人冷落。
12、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封陈王。宴平乐,在洛阳的平乐观宴饮。
13、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价昂。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斗,盛酒器,有柄。恣欢谑,尽情寻欢作乐。谑,喜乐。
14、径须:只管。
15、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指名贵的马。千金裘,名贵的皮衣。
16、将出:拿出。
17、万古愁:绵绵不尽的愁。
诗意: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也表现出自己。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绿:吹绿了
2、何时:什么时候
3、还(huan):回
诗意: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二月春风似剪刀全诗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咏柳: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3、妆:装饰,打扮。
诗意: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着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着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句出自《鹊桥仙•岳云》,原句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
我觉得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道理。明明是将士心系、壮志难酬,为什么非要中二的添加风花雪月进去?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一样。
第二句出自《登科后》,原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人家孟郊好不容易考取功名,摆脱了之前的苦涩失意。自然得意跨马疾行,一天就看完了这长安的似锦繁花。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人生真正的轻快。
而二句合在一块儿,让我觉得特别别扭。应该更多的是注意诗词原句中作者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本意。
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意思 最美夕阳的唯美句子
关于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意思,最美夕阳的唯美句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怡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意思 最美夕阳的唯美句子 最美不过夕阳···
自动化plc编程得有什么基础 自动化plc编程职业
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是什么? plc编程入门基础知识有: 自动化plc编程得有什么基础 自动化plc编程职业前景 自动化plc编程得有什么基础 自动化plc编程职业前景 1、功能块图是一种对应于逻辑电路的···
liberty英英释义 liberty用英文怎么读
alt衣服为什么那么贵 ALT品牌定位为“新精致主义时尚男装”,新精致主义是以随性、艺术、商务、格调等设计元素为主题,做时尚界先锋力的品牌。ALT时尚男装以新精致主义为文化主线,以时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