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别杜甫拼音版(恨别杜甫注释)
2025-04-10 23:30 - 立有生活网
杜甫春望古诗带拼音版 翻译及赏析
杜甫春望古诗带拼音版
恨别杜甫拼音版(恨别杜甫注释)
恨别杜甫拼音版(恨别杜甫注释)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古诗翻译
译文
长安沦陷,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杜甫春望古诗赏析
鉴赏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追害的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反对,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恨别杜甫拼音版(恨别杜甫注释)
恨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恨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如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前言】
《恨别》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杜甫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杜甫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
【注释】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洛城: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翻译】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鉴赏】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的原文及注音
秋兴八首(其一)
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云接地阴。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à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í jì gù rén xī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白话译文:
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
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
赶制寒衣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登高
dēng gāo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ú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白话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qiān zǎi oí pā zuò hú yǔ,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白话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扩展资料: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参考资料:
1、秋兴八首(其一)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唐)杜甫(táng) dù f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云接地阴。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à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í jì gù rén xī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常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登高dēng gāo
(唐)杜甫(táng) dù f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ú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唐)杜甫(táng) dù fǔ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qiān zǎi oí pā zuò hú yǔ,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扩展资料:
1,《秋兴八首·其一》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3,《咏怀古迹五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
人教版必修三首杜甫诗分别有《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和《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它们原文及注音如下:
1、《秋兴八首(其一)》
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秋 兴 八 首 (其一)
(唐)杜 甫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玉 露 凋 伤 枫 树 林,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丛 菊 两 开 他 日 泪,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寒 衣 处 处 催 刀 尺,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白话译文:
(1)句: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第二句: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第三句: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常系故园。
(4)第四句: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登高》
dēng gāo
登 高
(唐) 杜 甫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白话译文:
(1)句: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2)第二句: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3)第三句: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4)第四句: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咏 怀 古 迹 五 首(其 三)
(唐) 杜 甫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 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 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 环 佩 空 归 月 夜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
白话译文:
(1)句: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2)第二句: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3)第三句: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4)第四句: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背景赏析:
1、《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 (其一)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也接连不断。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诗人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 《秋兴八首》。
2、《登高》
《登高》写于代宗大历二年 (767) 的重阳节,此时杜甫已 55岁,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 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值其节日,诗人独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的旷世之作。三年后,诗一条船上。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 (其三)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
参考资料: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qiān zǎi oí pā zuò hú yǔ,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译文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2、秋兴八首(其一)
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云接地阴。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à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í jì gù rén xī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常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3、登高
dēng gāo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ú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扩展资料: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秋兴八首(其一)
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云接地阴。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à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í jì gù rén xī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背景赏析:
《秋兴八首》 (其一)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也接连不断。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诗人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 《秋兴八首》。
登高
dēng gāo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ú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背景赏析:
《登高》写于代宗大历二年 (767) 的重阳节,此时杜甫已 55岁,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 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值其节日,诗人独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的旷世之作。三年后,诗一条船上。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唐)杜甫
(táng) dù fǔ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qiān zǎi oí pā zuò hú yǔ,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背景赏析:
《咏怀古迹》 (其三)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 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杜甫深感其人其事,写了五首咏怀古迹的诗,每首 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本文是第三首,吟咏的是王 昭君。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望岳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荡胸生曾(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杜甫-石壕吏
《石壕吏》示意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存者且偷生,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存者且偷生,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春望古诗原文带拼音版 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春望古诗原文带拼音版,唐诗《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扩展资料 1、杜甫春望古诗原文带拼音版
chūn wàng
春望
t&
一望无际,意思是指一眼过去,看不到发际线。出自宋·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一望无际,意思是指一眼过去,看不到发际线。出自宋·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acute;ng·dù fǔ
唐·杜甫
guó pò shān hé zài,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jiā shū dǐ wàn jī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hún yù bú shèng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杜甫春望古诗的意思和翻译
译文
长安沦陷,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古今异义
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 今义:
浑欲不胜簪 古义:简直 今义:浑浊;糊涂
家书抵万金 古义: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3、春望古诗赏析
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苹果宣布下架微信 苹果手机要下架微信是真的

苹果手机微信要下架了吗 苹果微信没有下架。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我注意到了这份调查结果,我也注意到很多人表示如果美国真的禁用了微信,那么苹果手机我们也可以不用了。” 苹果宣布下架···
新手自己贴钢化膜的技巧 手机贴膜千万别用白

钢化膜怎么贴? 1、用酒精擦拭布将手机表面的,油脂和细菌等擦掉 新手自己贴钢化膜的技巧 手机贴膜千万别用白边填充液 新手自己贴钢化膜的技巧 手机贴膜千万别用白边填充液 2、用吸尘纸将酒···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11米=10分米=100厘米米=10分米=100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一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那么它的面积就是一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