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及例题
2025-04-12 01:33 - 立有生活网
怎么解释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再乘以销售数量、计算商品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及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及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及例题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销售成本比加权平均法更为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并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
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成本核算。如采用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我们主要说下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 进货的数量)
单位 =
成本 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 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 =
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如果1号购入100吨,金额为a元,5号购入200吨,金额为b元,25号购入400吨,金额为C元,10号领用吨,28号领用150吨,则根据移动加权平均法,(a+b)/(100+200), {50【(a+b)/(100+200)】+c/50+400}150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1、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时值一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扩展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移动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1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3100+40022.5)/(100+400)=22.6
12日发出存货成本=22.6300=6780
12日库存存货成本=22.6200=4520
2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2.6200+22200)/(200+200)=22.3
25日发出存货成本=22.3300=6690
25日库存存货成本=22.3100=2230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2230+33320=8890
月末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例如: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移动加权平均:(3002-1002)+3002.2/(300+300-100) =2.12(万元)
发出产品成本:1002+2002.12=624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24=636万元
扩展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
参考资料:
1、移动加权平均= (本期结存商品金额+下期结存商品金额)/(本期结存商品数量+本次结存商品数量 )。
2、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建立在永续经营基础上。
3、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不同批量自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以本期收入数量和金额与上期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4、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单位成本。
5、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商品成本准确,但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种类较少,价格变化较少的行业。
扩展资料
例: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10=100
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
扩展资料
9月份存货成本计算如下:
1、9月10日购入400只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元
9月10日库存成本=(100+400)22.6=11300元
2、9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6=6780 元
9月12日发出300只后库存存货成本=(100+400-300)22.6=4520元
3、9月20日购入200只库存存货单价=(4520+20022)/(100+400-300+200)=22.3元
9月20日购入200只库存存存货成本=(100+400-300+200)22.3=8920 元/4、9月25日发出300只后库存存货成本=(100+400-300+200-300)22.3=2230元
4、9月30日购入333只库存存货单价=(2230+33320)/(100+400-300+200-300+333)=20.53元
9月的底的存货数量(100+400+200+333)-(300+300)=433只
9月末库存存货成本=存货单价存货数量=20.53433=8889.49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单价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但是在现在电算化普及的今天,计算一般用电脑处理,公司也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扩展资料:
库存成本核算的四种实际计价方式如下:
1、移动平均法
如果出库单填写了单价,直接进行记账处理;如果没有填写单价,按现存的结存数量与结存成本来计算出库单价;如果计算出来的单价为零或者是红字出库单,则必须填写出库单价。否则不能记账。
2、先进先出法
在先进先出法下,如果库存单存货没有单价,经过记账处理后,会按照存货未出库的先入库记账单价,作为出库单价;如果库存单存货填写了单价,记账后,出库单的出库成本不变,系统自动填写入库单价与应出单价,在计价辅助库增加出库调整。
出库数量大于次进货数量时,会使出库存货占用两批或两批以上的进货,系统中按照先出完最早进货的原则,按照计算发出总金额,除以出库数量得出本次出库的平均单价。
3、全月平均一次单价法
在这种情况下,出库单的记账在系统不受限制,记账后不体现存货的出库成本,必须经过期末处理以后才能得到存货的出库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某批次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发出时的实际成本。在个别计价的出库单上标明了所出的批次,应按批次分批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 [2] 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10=100
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
扩展资料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事例1:
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
事例2:
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
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
参考资料: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具体步骤如下:
9月10日的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 元
库存存货成本=11300-6780=4520 元
库存存货成本=200×22.6+200×22=8920 元
注:(200×22.6)就是9月12日发出300只存货后剩余的200只存货的成本
库存存货成本=8920-6690=2230 元
扩展资料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企业按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明细分类核算时,以各批材料收入数量和上批结余材料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计价方法,每购进一批材料需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据以作为领用材料的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参考资料:
9月10日的库存存货单价=(100×23+400×22.5)÷(100+400)=22.6 元
库存存货成本=100×23+400×22.5=11300 元
9月12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6=6780 元
库存存货成本=11300-6780=4520 元
9月20日库存存货单价=(200×22.6+200×22)÷(200+200)=22.3 元
库存存货成本=200×22.6+200×22=8920 元
注:(200×22.6)就是9月12日发出300只存货后剩余的200只存货的成本
9月25日发出存货成本=300×22.3=6690 元
库存存货成本=8920-6690=2230 元
9月30日库存存货成本=100×22.3+333×20=8890 元
因此9月库存存货成本就是8890 元
1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3100+40022.5)/(100+400)=22.6
12日发出存货成本=22.6300=6780
12日库存存货成本=22.6200=4520
20日购入存货后单位成本=(22.6200+22200)/(200+200)=22.3
25日发出存货成本=22.3300=6690
25日库存存货成本=22.3100=2230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2230+33320=8890
(前提是你已经知道或了解公式了、不然你可能看不太懂)采购数量 20 单价 8 采购金额160
采购数量 20 单价 10 采购金额200
。。。采购总金额相加除以采购总数量、(160+200)/(20+20)=9、现在、数量为40,单价9采购数量 10 单价 12 采购金额120
。。。又继续采购、继续套用公式、(120+360)/(10+40)=9.6、现在、数量为50,单价9.6销售数量 10 单价 20 销售金额200采购数量 10 单价 12 采购金额120
。。。现在变成销售、数量10、销售的时候用上前面的平均单价来算出金额、109.6=96(算这个96是因为、这个96是成本)然后是剪掉这次的成本、因为出售掉了、即前面采购的全部金额(160+200+120)-96=384、之后又采购了、金额为120、现在总成本就是384+120=504、数量变成了50-10+10=50、继续按照公式、那就是504/50=10.08
移动加权平均法如何使用
移动加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权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小企业不适用。
六个月孕妇食谱 六个月孕妇食谱大全

孕妇每月食谱大全 (1)火腿、口蘑切成小碎丁。 2、孕妇餐食谱怀孕第2个月。主打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B6;作用:缓解牙龈出血、抑制妊娠呕吐。怀孕的第2个月,有些准妈妈会发现自己在刷牙时···
二手车最怕的投诉电话 二手车投诉电话多少

优信二手车平台电话多少 这个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跟你表示过无重大,并且你能证明车辆有重大。要不是没的。 优信二手车电话:10106088,周一至周日09:00-21:00。 二手车最怕的投诉电话 二手车投诉···
夜读情感好文 适合深夜读的情感电台文本

大家好我是小爱,夜读情感好文,关于适合深夜读的情感电台文本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夜读情感好文 适合深夜读的情感电台文本 夜读情感好文 适合深夜读的情感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