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里哪些段子让你笑到不行?
2025-04-07 13:18 - 立有生活网
《走近科学》里哪些情节和段子让你笑到不行?
《走近科学》我比较喜欢张腾岳这个主持人,便爱屋及乌的就喜欢了这个栏目,我一直很爱看。从浩瀚宇宙的UFO,到悬疑未解的神秘自然现象,让我感到惊悚与遐想无限。但是,令我 搞笑 和难忘的,莫过那一期《村里的怪叫》,看后真的让我捧腹大笑。
《走近科学》里哪些段子让你笑到不行?
《走近科学》里哪些段子让你笑到不行?
《走近科学》里哪些段子让你笑到不行?
说的是:一个山坳里的小村子,每天夜深都有一种怪叫声传来,每每会把全村睡觉的人吵醒,又都不敢出去查看, 觉得一定是闹,大家失眠害怕到天亮。因为睡眠不足休息不好,人人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黑天不敢出门,甚至请来大仙驱邪也无济于事。《走近科学》 摄制组采访了很多上了岁数的村民,都回忆传说这里早先常有野兽出没,每天夜里进村子作怪,闹得人心慌慌。现在野兽不来了,却传来了怪的声音。
《走近科学》摄制组经过几天的蹲守,终于发现了怪叫声,源于本村一个大胖子打呼噜的声音,夜静的山谷反射时又放大这打呼噜声,难怪全村人被吓破了胆儿。节目看后我哈哈大笑了好一阵子。
说到这个就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开始吓的不行,后面就。。。。嗯?什么玩意儿?
《走近科学》说是一期科教类节目,专门解析那些超自然超科学的。我那时候还在上小学,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看。每期节目开始都是通过画面和音乐把气氛渲染的特别诡异,丝丝凉凉的感觉,接近于国产片(⊙﹏⊙)等到故事中间,会把整期节目推向一个,心里的疑惑会变得。可等到了结尾的时候,无语的很,会把自己的智商从头到尾怀疑一遍。。。用现在的网络语来说就是:这个弯转的太大了,让我措手不及。。
1.有一期是这样的,说在峨眉山有一个古寺,地处森林深处,周围古树环绕,可奇怪的是屋顶上没有一片落叶。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的这个奇怪的现象,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节目组进入,经过漫长,深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采访了寺中实习的和尚,游客,保安,居士,文物管理局等等,终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被风吹走的....吹走的.....
2.某地区的一对老人家里的电灯晚上莫名其妙老是自己亮,结果大家都说他们家闹,敬而远之。而那对老人还因此病倒了。当地还请了很牛的大学生来也无法解释,后村里检修电路,说是开关的螺丝松了,紧紧就好了。————作为忠实观众,我是怎么一分不的看完的呢。。
3.有一集说是一户人家,老是发现自家客厅地上的瓷砖缝里会渗出像血一样的鲜红色液体,弄得到处都是,全村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猜测这里原来是不是块坟地啊什么的,然后又请了很多专家,研究他们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得出的结论都是依科学不可能发生地下矿物质倒渗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后节目组给的结论就是:液体是这家人家为了出名自己洒上去的!此时我的内心无比翻腾
4.说某个村子每天半夜三更都有怪叫声,声音大到把全村人吵醒,大家都不敢出去看,战战兢兢地失眠到天亮。当地居民诚惶诚恐,天黑后更是不敢出门!节目组采访了一些上了岁数的村民,传说这里出没野兽,每天夜里到村子作怪,村民更是害怕……音乐配的那叫一个,还分上下两集渲染!到后竟然说那是村里一个胖子睡觉打呼噜!.......
5.有一期说一个男子不怕电,手拿220v的电线一点事都没有,认识他的都说他是神人。当然说到这,节目组肯定使出便秘的力气来各种渲染。后该男子送到某专家处一鉴定,说是该男子老茧厚,所以不怕电。我:呵呵呵
7.说某男子种地,把一个白萝卜种下去了,秋天竟变成了胡萝卜。震惊了当地,甚至全国各地都有专家集体讨论。调查了水,肥,地型,空气,天气,甚至种植方法。上中下三集。后的结论是那哥们种错种子了。我:恩,你们开心就好 ......
这节目过去了好多年,当年看过它小伙伴应该也都奔三了,时光啊......以前什么感觉,现在回味,笑skr人
看过一期,开头挺的,说狗从门口进去就会惨叫。大家都以为是里面有什么诡异的东西,结果是因为电线漏电了,狗每次经过都会被电一下。
还有一期是天上掉下了蓝色的冰块,大家都以为是天外飞冰,有的拿回家放到冰箱里放起来。有病的时候吃一口说可以治病。结果揭秘蓝冰是飞机上厕所排出
荒诞诡异的开始,扯淡的结局,《走近科学》里让人喷饭的节目是哪一期?
比如晚上总是有奇怪的声音,后发现是水槽里的鲶鱼发出来的。
我觉得搞笑的一期就是说一个人从来不喝水但是不感觉渴,到后竟然是因为他每天都喝很多汤。
走进科学其实是一部好的节目,让人们了解科学。
我觉得现在走进科学这个项目,是非常的,总是播放一些让人比较的事情
有一期就是讲一个老旧的小区里面,人经过没事,但是狗经过的话就一定会狂叫,别的小区正常的狗过来也会狂叫,后来发现只是小区老旧,漏电了,经过的时候踩到那个漏电的地狗就会狂叫。人因为穿的鞋,所以正好绝缘了。
这个节目常常刻意营造一种诡异的氛围,会吓得小朋友睡不着觉。
走进科学是什么梗
我们也时常会用《走近科学》当中的梗来调侃,甚至会开玩笑地说它“侮辱智商”,但是我们内心对这档节目一直是心存尊敬的,因为我们明白它一路走来的艰辛。
你们可能不知道,《走近科学》比 10还要资深,1998年的儿童节它正式开播,是央视个大型科普栏目,主持人张腾岳1997年进入央视,之后就一直陪着这档节目走到了今天。
初的《走近科学》是非常严肃且老派的,会讲很多深奥高深的科学知识,对公众而言有一定的门槛,节目效果也略微枯燥。
到了2003年,《走近科学》因为收视率不佳而面临停播,危机之下节目组被迫改版,把节目改为更加生活化且带有一定悬疑色彩的故事内容,每一期节目就是一个从神秘到科学的完整故事,也就变成了我们记忆里的样子。
其实如果我们冷静地去看待这档节目,它其实是非常成功的。“走近科学”意味着我们还与科学保持着一段距离,绝大多数国人还没有真正地接受科学精神,那么从谣言四起的入手就是的一种方式。
科学不应该被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圈地自守,它理应向更多的人开放。就像运营一款竞技游戏,既要让高端玩家去挑战极限也要能让休闲玩家无障碍娱乐,那么科学传播也是同样的道理。
事实上,以上仅仅《走近科学》的一段插曲,在播出的20多年中,这档节目确实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还曾多次和观众的表扬,也是不少网友的科普启蒙。
开头片,中间悬疑片,结尾搞笑片,央视《走近科学》停播往事
23年前央视的一档科普栏目《走近科学》,在1998年首播后,很快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
2019年,《走近科学》停播。
几十年中,它成了70后的谈资,80后课间探讨的话题,90后童年的噩梦阴影。
《走近科学》节目组,硬是把这档科普节目,搞成了“开头是片、中间是悬疑片、结尾是搞笑片”模式,引起不少争议。
《日报》曾刊文称:《走近科学》是“媒体装神弄的一面旗”。
网指出:把公益性的科学栏目搞成一档猎奇节目,是一件很令人没脸的事。
但当《走近科学》停播之后,观众又开始怀念这档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节目。
“走近科学是我的快乐源泉。”
“虽然挺乱七八糟的,可我好像还是不想让它停播。”
“其实它挺好的,让我一个不敢的人觉得,有些事情没那么”
……
观众们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一边骂得痛快淋漓。
不得不说,这是一档奇怪的节目,有着一群奇怪的观众,哪怕《走近科学》如今已经停播,但它的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就如《走近科学》主持人张腾岳,在《吐槽大会》中再次说出那句熟悉的句子:“我们怎么就了?”
01
1998年6月1日,央视出品了一档科普节目《走近科学》。
一开始,这档节目很正常,科普知识,介绍重大科技、政策和成果。
但知识点太硬,观众嚼不动。
2003年,《走近科学》因为收视率不佳而受到了黄牌,栏目的生存一度受到威胁。
于是就有了2004年该栏目的一次重大改版。
这次改版之后,《走近科学》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为了提高收视率,保证栏目能存活,节目组选了一条靠悬疑、诡异、博眼球的道路。
往往用故弄玄虚的手法,利用的画面和音效、故作神秘的解说来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在后的2分钟里,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让人啼笑皆非。
观众聚精会神看了半天,后发现自己被耍了。
有一期节目给人印象相当深刻。
2010年6月的一天,河北某县的一个村民,听到头顶有飞机飞过,抬头望去时,却发现一个闪着耀眼光芒的球状物体掉落下来,砸在了不远处的荒地上。
随后,一帮村民去一探究竟。
走近一看,原来掉下来的是两团冰球。
神奇的是,冰球呈淡蓝色,显得美丽而神秘,直径大小约为四十厘米,重达五十公斤,地上都被砸出一个大坑。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村民首先排除了冰雹,当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迷信的老人家说这是老天爷给咱们发出的。
上过几年中学的年轻后生说这是天外陨石。
后大家请来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长者仔细看过之后,带着思索的表情表示:“这是无根水,要是每天吃一口,可以治疗百病。”
有胆大的村民,当场就舔了一口这坨蓝色的冰球,舔完之后还表示:“味道还不错,咸咸的。”
终,村支书决定先将这些冰球拿回去冻着,等他联系专家再鉴定。
临走时,那位长者还敲下几块碎冰,带回家准备拿它做饭。
《走近科学》节目组接到村支书的电话,立刻联系了天文馆,馆长也不含糊,直接跟着节目组来到了村里调查。
天文台的专家,觉得这些物质可能来自外太空。
但实验室的专家否定了这一猜测,鉴定结果显示该物质并非来自外太空。
又有人猜测是不是外星球未被发现的元素,但检验发现该物质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和常见的无机物。
一时间,专家们和节目组的人,都陷入了僵局。
大家绞尽脑汁之时,一位曾在机场工作过的专家突然想起,飞机上乘客的物,经过处理会成为冰块,并呈现蓝色。
终鉴定结果显示:这是飞机上掉下来的人的物。
但很多村民不相信这个结果,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无根水”,尤其是那个舔过冰块的村民,和拿冰块做饭的老者,对“无根水”一说深信不疑。
节目的后称,因为这两坨冰球和飞机场的物冰块体积别过大,还是需要研究,随后天文馆专门保存了这些冰块,准备继续研究。
当时看完这期节目,正在吃饭的观众,心中五味杂陈。
想嘲笑那位舔冰的村民,却又发现自己也被节目组戏耍着看了大半天,只能心中暗骂,这都是些什么玩意?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某村全村处处“漏电”,哪哪一量都是220V的电压,连空气也带电,村民也开始出现头昏脑胀的症状。
专家调查一番无果,后不经意发现,原来是试电笔坏了,测哪都显示220V。村民因为怕触电,精神高度紧张,所以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导致头昏脑胀的症状发生。
02
要是只有这些“未解之谜”,也不至于让很多小孩子看过之后吓得不敢睡觉,《走近科学》曾出过一系列“怪力乱神”的节目。
比如:
一个村子每到半夜时分,就会传出一阵阵怪叫声。大胆的村民找遍了整个村庄,也没发现怪叫的来源,村里老者说这里传说有异常凶猛的野兽出没,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节目组也是添油加醋,搞了音效,用了诡异滤镜,还分了上下两集。
看完上集的小朋友,吓得晚上不敢去厕所。
结果下集后揭秘,原来是村里一个胖子睡觉打呼噜。
这找谁说理去?
还有:
一期节目讲“飞棍传说”,一开始称摄像头多次拍到了外星人的飞船,神乎其神、甚至分了上中下三集播出,后发现是一只扑棱蛾子在摄像头前飞舞。
一期讲一个孩子被“”附身,经常做出各种怪动作,翻白眼、咬人、像僵尸片中的僵尸那样跳着走路,村民害怕极了。
节目组把小孩拉去检查身体,结果也是一切正常。后心理医生给出:孩子的父亲平时不关注他,他想靠这些怪动作引起父亲的关心。
还有好多期用“”字做标题的节目,比如“半夜拉灯”、发怒的“火”、殡仪馆离奇、老屋怪影之谜等,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原因,被节目组包装一番后分集播出,往往能吓得人不敢睡觉。
“水怪系列”就更扯了,各种悬疑、各种推理、各种专家,后发现三种可怕的水怪分别是“乌龟、水獭和一只废旧汽艇。”
是不是很像如今某音经常出现的“水猴子”,多亏有@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来鉴定网络热门生物。
其实回头想想,了解一定科学知识的人,看这些节目很扯,但还有很多没有多少文化、不懂科学常识的人,往往会将普通的事物看成是神秘现象,甚至是迷信传说。
《走近科学》那时候做的事,很像现在的科普达人做的事情,给大家普及一些常见的自然、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常识。
本质上也是为了破除迷信思想、只不过《走近科学》为了噱头,搞得有点夸张,堪称“标题”的鼻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档下饭的搞笑节目。
03
2005年,改版后的《走近科学》,从以前没人看的节目,一跃成为收视率强劲的热门节目。到了2007年,《走近科学》已经站在了国内电视猎奇界的。
作家郑军曾描述《走近科学》的火爆程度:北方浴池的习俗,是在里面喝茶、打牌、吆五喝六,有次我走进一家浴室,里面却出奇地安静,仔细一瞧,原来大家正目不转睛 地看《走近科学》。
主持人张腾岳也跟着爆红。
尽管解说词冗长、但他眯着眼睛认真解说的模样,还是收获了无数粉丝的喜爱。
张腾岳表示:“以前我家邻居都不知道我是央视的主持人,现在外面买个菜,卖菜大爷都找我要签名。”
节目风光了两年,但人们也受够了“标题”的故弄玄虚,质疑声不断涌现。
连节目组的制作人张国飞都自曝:我们选题的标准,重要的是选题要吸引人、然后是故事要曲折,接下来才是科学性。
基调是这样,节目终呈现的结果自然就成了开始充满噱头,结尾莫名其妙。
经过一系列“”故事,“怪”传奇之后,官媒都看不下去了,直称“《走近科学》是媒体装神弄的一面旗”。
这个评价,让节目组如芒刺背。
随后他们又推出了一系列“雷声大雨点小”的节目,比如60多岁的老人身体会自燃,结果是孙女点的火,原因是当地将“老人自燃”看成是有福气的象征,孙女想让父母赡养老人。
还有,有人报警称有人熊猫,警察到场后发现这只熊猫很古怪,专家表示这是熊猫与后交配后的产物,后动物的主人出来解释道:“我闲着无聊,给家里的松狮染了色。”
虽然节目中不再提什么怪传说,但依旧是故弄玄虚,在智商层面,观众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对此,主持人张腾岳很是委屈,他觉得寓教于乐的同时,讲清楚了一个科学知识,或者揭开了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这就够了。况且节目组也没有瞎编乱造,很多线索都是热心观众来电提供的。
制作人张国飞接受采访时表示:“哪怕观众全是小学学历,我们也得伺候到,至于节目能做多久,希望能做到人人都相信科学的那一天。”
但随着批评声音越来越多,《走近科学》在2010年又进行了一次改版,换了制作团队,并撤出晚间8点的黄金档,砍掉猎奇故事,改为硬核科普,但收视率也随之大跌。
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学》在播完“治理水花生”后,宣布停播。
没想到,以前骂这档节目不入流的网友们,又心生怀念:“虽然它有片一样的开头,狗血一般的结局,但确实好看。”
结语
抛开故弄玄虚不谈,《走近科学》在一定层面上,其实是对科普工作有着突出贡献的。
节目是在1998年开播,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的数字是8507万,这些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而《走近科学》很大一部分观众,也来自农村。
在了解一定科学常识的观众眼中,《走近科学》里讲得东西可能是个笑话,但在受迷信思想荼毒的人群中,这档节目让他们增长了知识,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的数字下降到5400万。
或许是走进科学的人变多了,《走近科学》也就停播了。
——END——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1500字 自我成长报告大学

关于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1500字,自我成长报告大学10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天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自我成长报告1500字 自我成长报告大学1000字 大···
绿地虹桥世界中心写字楼_绿地虹桥世界中心办

世界大楼有多少层 世界大楼为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KhalifaTower),总楼层162层,高度达到了828米,稳居世界高楼的宝座。2010年竣工的迪拜哈利法塔,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歌词)

本文目录一览: 1、 滴答滴答造句 2、 滴答滴答是什么歌 3、 滴答滴滴答滴是什么歌 4、 滴答歌词 5、 滴答滴答滴是什么歌 滴答滴答滴歌词原文 6、 “滴答滴答滴答,时针它不停在转动。滴答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