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_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树总图

2025-04-06 01:19 - 立有生活网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_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树总图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_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树总图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_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树总图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_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树总图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

①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小数部分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④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5、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6、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7、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期末考试临近,为帮助孩子更好地复习,考出好成绩,帮助老师们节省时间,帮助家长有效辅导,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1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 方法 :先设、再调整。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2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

0.5表示(十分之五),

0.05表示(百分之五),

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0.005表示(千分之五),

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如: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性质。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4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5. 一个整数与一个小数相加减时:

① 先在整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② 再添上与另一个小数部分同样多个数的0;

③ 然后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6.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7、验算:

加法验算: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与原来是否相同;

②用减法,把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与另一个加数相同。

减法验算:

① 用加法,把减数与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 用减法,把被减数减去,看是否等于减数。

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8、 简便运算方法:

⑴ 几个小数连加时,如果其中的两个小数的尾数相加能凑整,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可使计算简便;

如:0.36+18.09+2.64+4.

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小数时,如果这两个小数相加的和能凑整,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如:13.2-5.73-4.27

⑶ 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的和,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时,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个数,然后再减去另一个数,计算比较简便。

如:18.63-(4.75+3.63)

⑷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如: 3.65×42.6+3.65×57.4

⑸ 在小数运算中,可以利用(添括号)或(去括号)使计算简便:

→无论是去括号或添括号

① 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

如:6.59-4.86+2.86

②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全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如:6.47-(1.5-0.53)

⑹ 在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中,交换数据的位置,一定要带着它前面的符号。

如:4.95-2.67+1.05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5

图形的运动二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连线。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线段有1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半圆有一条,

圆环有无数条,

半圆环有一条。

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古今中外,许多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

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整理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这里有2021人教版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 0 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0=a 0+a=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0=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a=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0=0 ;0×a=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a=0;

⑥0不能做除数:a÷0=(无意义)

6.租船问题。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百度文库:

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2公顷=()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公顷

3.50000平方米=()公顷

4.400公顷=()平方千米

5.1平方千米=()平方米

6.3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平方千米=10000平方米。()

3.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是80平方厘米。()

4.5公顷=50000平方米。()

5.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三.选择题。

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A.10B.100C.1000D.10000

2.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是600()

A.平方米B.平方千米C.公顷D.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形麦地的边长是400米,每公顷可以收3吨小麦。这块正方形麦地可以收()吨小麦。

A.48B.480C.4.8D.4800

4.100个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公顷。

A.10B.100C.1000D.10000

5.一个长200米,宽100米的场,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这个场的面积增加()公顷。

A.2B.4C.6D.8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我国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占地面积约是148()。

2.学校场的占地面积约10000()

3.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占地面积约是680()。

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

5.我国海洋面积约为470万()。

五.在()里填上“>”,“<”或“=”。

3平方千米()30公顷

1100平方米()1公顷

500公顷()5平方千米

700000平方米()7平方千米

2公顷()200000平方米

4000公顷()4平方千米

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1、自然数整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3、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 其它 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万以上数的写法:

(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写数时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上写几,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9、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即可。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即可。

10、近似数与准确数:

有些数的前面有"约"字,都不是准确数,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做为"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按要求保留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称为"尾数"。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小于5,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到万位或亿位,求它的近似数。

(1)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2)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就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

(3)不管是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时都要用约等号(≈)连接,末尾还要写上"万"字或"亿"字。

11、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的相同点:求近似数和数的改写都是把一个较大的数表示成整"万"或整"亿"的数,后面都要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不同点: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数的改写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12、数字编码。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编码中的数字代表着一定的意义。编码具有有序性。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 总结 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

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 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

★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 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神舟十三号即将撤离空间站 神舟十三号什么时

神舟十三号即将撤离空间站,此次搜索回收任务有何形势特点? 此次神舟十三号返航,的特点是将采用快速返回方式。 神舟十三号即将撤离空间站 神舟十三号什么时候跟空间站对接 神舟十三号即···

同三维采集卡为您解答视频采集和图像采集的

采集卡是什么? 采集卡分类很多主要用图像采集卡、视频采集卡、音频采集卡(比如声卡)、数据采集卡等 同三维采集卡为您解答视频采集和图像采集的区别 同三维采集卡为您解答视频采集和图···

许可证资质代办_许可证资质代办这工作能干吗

食品生产许可证代办 食品生产许可证代办服务属于中介服务,需要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办理。 许可证资质代办_许可证资质代办这工作能干吗? 许可证资质代办_许可证资质代办这工作能干吗?···